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 005 鬼谷之术飞箝忤反 资治通鉴触动逆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05 鬼谷之术飞箝忤反 资治通鉴触动逆鳞(2 / 3)

我就陪陪你玩玩‘忤合之术’。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我最擅长的就是‘化转环属、因事为制’了。你已经在我的不着痕迹的导引下,渐渐开始轻视我了。
轻视我的结果,就是入我彀中。’
崇祯也喝了口茶,然后抛出了关键问题:“炤儿,让藩王、勋贵捐助家产更不可行。你再说说如何灭亡东虏吧,说的好,朕赏你些什么,若说不好,你还是回去多读些书再大发议论吧。”
听到这个问题,朱慈炤知道自己发颠的时刻到了,于是假装思索片刻,一脸严肃地答道:
“儿臣以为,对伪清也应该进行四面围困。宁锦是一面、蒙古是一面、朝鲜是一面。
最后一面,则是为毛文龙平反,重建东江镇。
有此四面,不出十年,伪清自然平定。”
这话差点把崇祯搞破防:平反毛文龙,重建东江镇,这是人话吗?
折腾了这半天,总算问出了一句实打实的真心话。若是这小子掌了权,我的所有策略还不全部被他推翻。还是赶紧把他打发了,彻底为太子排除隐患吧。
想到这里,崇祯点点头,硬着头皮称赞道:“你讲的不错,说吧,你想要什么奖赏?”
朱慈炤笑道:“皇伯母殿下不是要搬到仁寿殿,将慈庆慈腾出来,改成端本宫,给太子殿下大婚之用嘛。”
听到太子殿下一词,崇祯皱了皱眉头,继续问道:“是啊,你也要一起搬走,都收拾好了吗?”
朱慈炤答道:“儿臣也没什么东西,父皇随时都可以打发了儿臣。但儿臣不想去仁寿殿住。
民间俗语说,男女七岁不同席。可见男子到了七岁,就该避嫌了。儿臣都十一了,再住在皇伯母殿下宫中并不合适。”
“那你想如何?”
“儿臣要出宫,到王府居住。”
“哪来的王府?而且这个月就要搬了,现给你建王府也来不及啊。”
朱慈炤笑道:“父皇别唬儿臣了,成祖爷营建北京城的时候,专门建设了十王府,供就藩前的亲王居住。随便命人在十王府收拾几间房舍,不用一天时间儿臣就住进去了。”
崇祯冷哼了一声:“你还挺不好糊弄,可是咱大明没有十一岁亲王搬出宫,去住十王府的先例吧。”
朱慈炤不假思索地答道:“怎么没有先例,景泰帝八岁受封亲王,在郕王府居住。”
崇祯差点被噎个倒仰,这完全是有备而来啊。
朱慈炤见崇祯面露迟疑之色,便继续说道:“昨晚母妃托梦于儿臣,说儿臣生辰八字与禁宫相冲。若不速速出宫,恐怕活不过十二岁。”
这种鬼话,崇祯肯定是不信的。因为每个皇子出生,自己都命灵台牌子太监陈国用占卜过。其他皇子,倒也还好。只有太子最不吉利,得到了‘虎生中堂不祥,孰甚益日月,皆逢寅也’之谶语。
虽然明知朱慈炤是在瞎编,不过崇祯确实动摇了:
所谓若不速速出宫、恐怕活不过十二岁,这不就是摆明了对皇后和太子心存怨怼嘛,到底把真实想法试出来了。
还是赶紧打发老四出宫吧,以后眼不见,心不烦,也省得他挡太子的路。强留在宫中,万一受小人蛊惑,再做出对太子不利的事情来,那才真是麻烦了。
于是崇祯又问道:“出宫独居,需要朕为你准备些什么?”
朱慈炤从衣袋中掏出张纸来,恭恭敬敬递到崇祯面前。
到这里崇祯才彻底明白了,老四今天如此活跃,原来处心积虑是要出宫啊。
取过纸张一看,只见上面特别有条理地列了十几条请求。崇祯被气笑了:
“你倒真是有备而来,这第一条朕就答应不了。你要你母妃的旧物,可是承乾宫这些陈设朕还要留着作为纪念呢。你母妃的金银积蓄不是都给你了吗,你怎么还不知足。
还有第二条,要组建汉王护卫。想什么呢!你可知道一支护卫五千余人,怎么可能给你。
第三条,你要自选王府长史,那更是想都不要想。朕最多让你自选三五个从九品的伴读、教授。
你要今年就由朝廷选官教你读书,这个倒没问题,本来也是打算明年安排你出阁读书,提前一年却也无所谓。你要召高时明请教书法,也没问题。
至于你要学习骑射,这个嘛,朕得考虑考虑。
你要随意出入田府,也不行,只允许你逢年过节去拜访。而且只许去田家,除此之外,不可再出王府。
不论是在王府,还是在田府,都不许与文武大臣、勋贵、其他外戚交往。出了宫,也不许再与内侍结交。
无诏不得再入后宫,就算见朕,也要提前奏请。”
朱慈炤点点头,并不反驳,而是施行了计划的最后一步:触碰皇帝之逆鳞。
只听朱慈炤笑道:“儿臣还有一请,父皇为儿臣挑选讲官的时候,还请挑一两个精通《资治通鉴》的。”
听到《资治通鉴》四个字,崇祯的神情立即紧绷起来:“你一个亲王,学《资治通鉴》做什么。即便要学,随便读读就是了。你又不治国,何必非要精通?”
朱慈炤一脸倔强地答道:“听闻母后殿下十二三岁时便已精通《资治通鉴》,而且还是什么探花郎亲自教授的。
母后是儿臣学习的榜样,儿臣也想像母后那样精通《资治通鉴》,有什么错吗?”
朱慈炤话音刚落,崇祯刷地一下站了起来,连茶杯都甩到了地上。
王承恩也忡然变色、满面惊恐,这不是坑人嘛,本来聊得好好的,眼看汉王出宫的目的就可以达成,自己欠皇贵妃的人情也要还完了。
结果末了末了,就这么巧,汉王随口一句话,可算是触到了逆鳞。
王德化远远地站在角落里,又是一脸懵。
王德化虽然做过几年东厂提督,而且精明果决,但到底是后起之秀,比不了王承恩这样的老牌嫡系,对帝后之间的许多事情并不了解。
朱慈炤故作发愣的功夫,崇祯已经快步走到其身前,揪着朱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