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前年,不知内廷到底发生了什么,反正这一派势力开始大溃败。皇贵妃娘娘重病不起,杨嗣昌自请督师,离开了中枢。后面皇子相继病亡,上个月皇贵妃娘娘薨逝。杨嗣昌已经彻底失去了内廷的支持。此消彼长,周延儒则权倾朝野,风头无两。杨嗣昌的处境是朝不保夕了,做事也变得缩手缩脚,畏首畏尾。所以我不仅不怕他,还要讹他一大笔粮草军械。”左梦庚点点头:“原来如此,爹你要是不说,我自己还真琢磨不通其中关节。那杨嗣昌就彻底无法翻身了?”左良玉摇摇头:“也未可见,世事无绝对,所以我们也不能把杨嗣昌得罪得太死。而且据我观察,他们这派势力并没有彻底死透。皇贵妃娘娘所生的四个皇子里,还侥幸活下来一个汉王。再有四五年,汉王就成年了。若在太平年景,他们肯定翻不了身。但在这个乱世,谁笑到最后真不一定。所以咱们做人留一线,这次坑杨嗣昌二十万石军粮算了。”“二十万石军粮?这么多!您怎么不直接去抢呢,杨嗣昌不得跟您拼命啊。”左良玉乐了:“看吧,你又不懂了。杨嗣昌打仗的本事不行,这是实话。但你要说他能力不行,那就太低估他了。他只是被放错了位置,这么说吧,如果现在要选个户部尚书出来,结合能力与经验、威望而论,比杨嗣昌更强的人,整个大明绝对不超过两个人。”左梦庚起身亲自倒了杯茶递过来,示意自己父亲继续讲。左良玉很得意地喝过了口茶,继续说道:“你知道为何杨嗣昌失去了内廷支持,还能坐在督师的位置上吗?”“请爹教诲。”“嗯,因为杨嗣昌凭借强大的财政能力,不仅可以保证辖地内赋税足额足量地上缴朝廷。而且还有不能拿到台面来说的是,杨嗣昌通过向当地士绅捐纳、屯田等手段,可以不需要朝廷拨发足额军饷,就养得起辖地内的官军。于是长江以北的战事大体归了侯恂、吴珄负责。长江以南,湖广南部、四川等地大体还归杨嗣昌管辖。如今江北战局崩坏,而杨嗣昌的辖地大体平静,既能足额上缴赋税,又不需要朝廷投入太多精力。所以陛下才会让杨嗣昌继续留任。只要江北的战局没有稳定下来,只要杨嗣昌的辖地不出大的动乱,陛下不会轻动杨嗣昌的。”左梦庚连连称赞道:“原来还有这样的门道。爹你不说,我真看不出来。”左良玉更加得意:“我还有个大胆的猜测,杨嗣昌跟京里那位汉王殿下恐怕还有极深的联系。而且这事估计全天下只有我看出来了,因为我现在离杨嗣昌很近,又曾在他麾下跟着围剿过张献忠,对他比较熟悉。就比如他现在要往郧阳、兴安州运粮,第一批就运三十万石过去,而且后面还要继续运至少五十万石,这实在有点莫名其妙。他给出的说法是提前屯粮,防备闯逆进攻。但这有点太过未雨绸缪、目光深远了吧,再说郧阳、兴安州在他的辖地之中,只算是很边缘的地方。也不能说他完全管不到郧阳,但运送接近一百万石军粮过去,怎么看都有点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意思。除非,嗯,汉高祖曾被项羽分封到汉中做汉王,汉昭烈帝也曾做过汉中王。汉王殿下为了讨要到‘汉’这一王号,闹出了很大动静,连我在这么远的地方都听说了。若他对汉中有意,那杨嗣昌的举动就都能解释得通了。加强了郧阳、兴安州的防御,便牢牢控制住了汉中的东面门户。敌人想沿汉水而上,攻下汉中,就有些难了。但东面已经是最合适的攻击路线了,汉中北、南、西三面全是长达二三百里的连绵群山,路还特别特别难走。就算中原变了天,汉中也够新朝打的了。”左梦庚闻言,一拍大腿,满脸崇拜地称赞道:“爹,您真神了,简直就是活诸葛。您等一等,等一等。”说罢,左梦庚站起身,去翻自己拿来的那堆军报、公文。翻找片刻,左梦庚翻出一张邸报:“爹,您看,这是最新的邸报,陛下亲发中旨,向瑞王提出将其移藩重庆,然后将汉王封到汉中。”左良玉接过来看了一遍,然后点头笑道:“虽说陛下发的是中旨,用的也是商量的语气,但瑞王九成九会同意的。李自成很快就会进攻襄阳,攻下襄阳之后,肯定会派偏师沿汉水而上,进据汉中。我知道杨嗣昌的布署,看好能守住汉中,但瑞王他不知道啊。我估计瑞王接到陛下中旨,巴不得一声,立即就会领旨谢恩,然后收拾东西准备跑路。等朝廷补一道正式诏命,瑞王就可以去重庆躲避兵祸了。对上了,对上了,周家大意了,怎么能把汉中给汉王呢。”左梦庚笑道:“局势乱成这样,在平定天下之前,可能陛下并没有打算让汉王就藩吧。所以就把汉中虚封给他也无妨。”左良玉称赞道:“我儿果然聪明,说的一点不错。汉王自己应该也知道陛下不会放他就藩,但至少名义上,汉中是汉王的封地了。将来天下大乱,只要汉王逃出京师,就可以对汉中拥有毫无争议的支配权。起码不用担心定王或者其他亲王跟他抢地盘了。”左梦庚问道:“既然我们看穿了汉王的谋划,又与东林关系密切,那我们要给他们提个醒吗?”左良玉无奈地摇了摇头:“我的儿啊,你还是太年轻了。刚夸完你聪明,立即就开始犯傻。虽然我们与东林关系密切,但宫廷争斗,你死我活,谁若是沾上了,一不小心就会送命。你想想,一个女人,想成为皇帝的妃子,有多难。成为皇帝的妃子后,想平平安安活着有多难?平平安安活下来之后,想生出皇子来有多难?生出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