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政治风险几乎于等同于没有。李林甫既然已经达到目的,又何必多此一举杀人?
“如果朝廷不派遣裴宽担任采访使与营田使,那会怎么样?”
方重勇托起下巴,自言自语询问道。
“阿郎自己就是陇右道采访使,还需要多说么,当然是节度使兼任了。”
王韫秀没好气的说道,方重勇这是灯下黑,连自己担任的官职是用来干嘛的都忘记了。
方重勇恍然大悟,他自己是陇右采访使,自己居然都忘记了,足以见得这个职务是多么诡异了。
大唐开元二十一年的时候,基哥将全国分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
采访使的辖区,跟节度使的辖区并不是完全重合!比如说陇右道采访使,就囊括了陇右节度使与河西节度使的防区。
但是,这个采访使的官职并不是固定设置,也可以由节度使兼任。
甚至后一种情况比前一种情况出现得更多!
比如说,陇右的采访使,一直就跟河西节度使绑定了,并不会单独设置。这也是因为河西防区的经济权重,远远高于陇右防区。
所以陇右采访使的驻地一直都是凉州。
如今方重勇就是担任着陇右道采访使与河西营田使,只是这种称谓不会经常拿出来说,直接用节度使覆盖就行了。
真要把方重勇身上的官职从头念到尾,那也别做事了,每天念官衔都要念几分钟。同样的道理放在李林甫等人身上,也是一样的。
其实他们管辖的政务,依旧只有那么多,这是唐代典型的“冗官兼任制”。
这种情况,跟方重勇前世政府里面“一套班子两套牌子”的概念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常规操作。而在官职设置的时候多一套牌子,只是方便中央集权的时候,在必要时多安插一套人马分权而已。
可以用,但具体用不用看实际情况。
“也就是说,如果裴宽死了,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河北采访使人选。那么朝廷在应急之下,就会顺便让河北那边的某个节度使,兼任河北采访使,对吧?
反正陇右这边也是节度使兼任采访使的。”
方重勇若有所思的说道。
采访使这个职务由节度使兼任,其实就是朝廷把监察地方官僚的权力让给节度使。至于这么玩会不会出事,那就要看节度使本人想不想搞事情了。
像方重勇这样志在扫平西域的节度使,包括基哥与李林甫在内,谁也不觉得他会用采访使这个职务搞什么地方一言堂。事实上,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方重勇要领兵出征小勃律,他也没有精力在河西陇右瞎折腾。
可若是这位节度使是个“有心人”,想把辖区政务也捞到手里,还想安插听话的政务官员,那么拿到采访使这个关键钥匙,就很有必要了。
“阿郎所言极是,妾身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河北二镇有皇甫惟明与安禄山为节度使,具体是谁还不太好说。”
王韫秀微微皱眉说道。
“皇甫惟明不可能,他与裴宽,都跟韦坚有旧,勉强能算是一党。
就算皇甫惟明要弄出什么动静,也没必要暗杀裴宽。”
方重勇此刻已经笃定,安禄山的嫌疑是最大的,他也极有可能成为最大受益人。
接下来只需要往皇甫惟明身上泼脏水就行了。
而且直接派刺客来暗杀中枢官员,这种气息……好像真有中晚唐藩镇的行事作风啊!
难道真是安禄山派来的人么?
方重勇心中犯嘀咕,总觉得好像还有什么事情是被忽略了。
他忽然想到,安禄山为什么会知道裴宽要去河北呢?
远在营州的安禄山,怎么会知道长安发生的事情呢?
方重勇这个河西节度使,哪怕来长安了,只要没有特意去打听,压根就不知道类似的朝廷人事变动,就更别提安禄山这个胡人了。
而且安禄山的人,为什么会知道裴宽的具体行踪呢?
谁是最大受益人不难推测,但安禄山办事的手法,方重勇还是没看懂。
他暗暗琢磨着,连他这个在长安熟人不少的节度使,都不知道裴宽的行踪。那么安禄山的人脉,难道比他这个神策军大将军的儿子,还要灵通么?
方重勇觉得自己想得有点多,看起来安禄山有可能成为最大受益人,但他要办这件事的难度,却不是一般的大。
除非……在长安城内,安禄山有自己的内应,并且还在长安当官,并且级别还不低!
所以,那个人是谁呢?
方重勇陷入沉思之中。
“不如,你跟我一起去凉州吧。
长安太危险了。”
方重勇揽住王韫秀的肩膀,柔声说道。
“阿郎要奔赴西域,长安不留亲眷为质,你让圣人怎么想?”
王韫秀无奈翻了个白眼,把头靠在方重勇肩膀上问道。
阿娜耶只是个妾室,裴秀是小三,这些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女人,根本无所谓。
但王韫秀是王忠嗣之女,还是基哥册封过的诰命夫人。她若是也到了河西,那就意味着方重勇造反已经不需要顾忌什么。
这显然是踩到了基哥的底线。
只要王韫秀一天在长安,她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就是方重勇的定海神针,基哥就放心他带兵在西域横行。
“嗯,明日我便离开长安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说道。
“那你什么时候再回家?”王韫秀低声问道,面色黯然。
“不知道,很久以后吧。”
……
刺杀裴宽的凶犯,第二天就被人找到了。这人不仅没被做掉,反而大大方方出现在长安某个坊内的胡饼摊子跟前,吃胡饼喝大酒!
被金吾卫抓到的时候,没有丝毫反抗。
刺客被金吾卫送到万年县县衙,担任万年县县令的李璬,打开县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