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盛唐挽歌> 第476章 不得不做的事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6章 不得不做的事情(2 / 3)

犒赏三军,被强行弹压了下来。你所说的自然不错,可是本帅也变不出钱来啊?”

高仙芝无言以对,他也知道王忠嗣说的是事实,可是他会听这些解释,底下的丘八却不愿意听啊!

到时候要如何是好?

……

洛阳,上阳宫,观风殿。

太子李琩正坐在龙椅上发呆。

这几个月发生的一切,如梦似幻,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好像在梦中一样。

本以为守洛阳必死,没想到,皇甫惟明居然又退回河北了!

他们居然退了!简直不可思议!

李琩冥冥之中有种错觉,自从韦三娘枉死后,他就一直有一种上天庇佑般的大气运加身,要不然没法解释如今这不可思议的境况。

好痛!心真的好痛!

李琩现在对于自己骤然拥有的这些,完全无感。

他压根就不稀罕当什么太子,也对掌控大唐江山没什么兴趣。

就算拥有天下,又能如何?

跟他那個禽兽的爹一般骄奢淫逸么?

有意思么?

要说现在的境况,让李琩多出什么念想的话,那便是将来有机会,一定要亲手把基哥捅死。

除此以外,他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无感。

就好像口渴的时候,不断有人往你嘴里塞山珍海味,却又不给你一口水喝!

“殿下,有件要紧事。”

李泌走上前来,对李琩叉手行礼道。

“李相公不必客气,有话好说。”

李琩连忙上前扶住要行礼的李泌。

李琩对李泌还是心存感激的,他虽然对很多事情都不在乎,但谁对自己好,谁对自己不好,还是看得明白的。

哪怕李琩知道李泌也好,方有德也好,都有自己的私心,都是看在“太子”的份上,才支持自己的。

“晋州刺史李良臣,带着麾下部曲五千,前来洛阳支援殿下,他还发了檄文,承认殿下为大唐的唯一正统。

此外,绛州、潞州、泽州等河东道刺史,皆上书响应李良臣,支持您登基称帝。”

李泌面色平静的说道,但语气里还是难掩一丝激动。

这四州刺史是新加入“太子联盟”的人,不过在此之前,洛阳附近的陕州、怀州、郑州、汝州,都已经承认河南府的合法性,并接受太子李琩的领导。

只不过没有像李良臣那样,大鸣大放的发檄文而已。

“是么……”

听到这个消息,李琩一屁股坐到龙椅上,呆若木鸡。

那表情也不知道是感觉惊喜,还是感到惊吓。

“殿下?”

李泌对李琩的态度感觉很意外。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这意味着他当初所构想的“隆中对”完全正确,甚至进展比预想还要快一些。

李琩不应该是这个反应啊!

“为什么!为什么啊!”

李琩忽然毫无征兆的嚎啕大哭起来。

“为什么现在才来!为什么孤不能早点掌权啊!

孤要这大唐江山作甚?

伱们能人所不能,那就把三娘还给我啊!”

他毫无形象的一边大喊一边抽泣,几乎哭得昏死过去。

李泌连忙上前轻抚其背,有些手足无措的安慰李琩道:“殿下,人死不能复生,还请殿下节哀顺变”。

像他这样一个游历山川,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自然不明白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道理。自然也无法对李琩感同身受。

很多人,并不能从权势中得到快活。

就像很多人爱财,也有很多人对财富也没有概念一样。

人和人,终究是不一样的。

“是啊,孤是要节哀,悲痛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很久之后,李琩停止了哭泣,用漠然的语气说道。

他像是变了个人一样,身形挺拔起来,面色也变得冷峻。

看得李泌心中直发毛。

“李良臣在哪里,带孤去见一见吧。”

李琩刚刚在悲痛至极的时候,对自己许下了一个承诺。

若是不能兑现这个承诺,哪怕他将来奔赴黄泉,也无颜面对在那里等待他多年的韦三娘。

李泌不知道李琩的心路历程,他只是领着对方来到上阳宫提象门,见到了风尘仆仆,衣冠不整的李良臣。

“殿下!大唐大厦将倾,还请殿下不要推辞,站出来匡扶社稷吧!

微臣叩请殿下,带兵入主长安,登基称帝!以正神器!号令天下!”

李良臣还不等李琩开口,直接跪下,对其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听到这话李泌大惊失色,刚才李良臣跟自己说得好好的,只是拥护太子,效犬马之劳。

怎么现在见到李琩,就立马改口了啊!

带兵去长安,登基称帝,这都是哪跟哪的事情啊!

李泌的心一点点下沉,感觉事态有些失控。

“李使君,话可不能乱说啊。圣人尚在,太子如何登基?此事非常不妥,请不要再提了!”

李泌冷声呵斥李良臣道。

“殿下,李相公,你们还不知道吧,圣人孤身前往太原,一去就剥夺了方国忠的兵权,骗他带银枪孝节军回长安屯扎。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结果他又让王忠嗣领四万精兵,于雀鼠谷埋伏,要将方国忠和他麾下部曲全部坑杀,事后准备将其冠以叛国之罪。

如今太原人心惶惶,河东边军四散逃逸,大军尚未出征河北就输了一半。这不是大厦将倾,那什么才叫大厦将倾?

太子若是不能去长安登基称帝,现在这位昏聩不堪,是非不分,擅杀忠良,自毁长城的天子,一定会葬送大唐江山的!

太子,行大义不拘小节啊!

守礼制是小义,是小节;

殿下登基称帝,托起大唐江山,拯救万民于水火,是大义是大节。

孰是孰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