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盛唐挽歌> 第524章 水火九重天(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4章 水火九重天(上)(2 / 3)

末将何德何能,可以当朔方节度使啊。还请圣人收回成命,末将实在是愧不敢当。”

郭子仪连忙跪下推辞。

这个朔方节度使是不能当的,去灵州就会被人给噶了,不会有任何意外。

今日之大唐,各地烽烟四起,早已不是当初的大唐了。

如果朔方那边的丘八们愿意,他们立一条狗去当节度使都可以的。只要有人拥戴,不是也变成是了。

反之,如果朔方军不认可,那么朝廷无论指派谁过去,哪怕基哥本人过去当节度使,也没法落实这个任命。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你的顾虑,朕很清楚。朕的意思是说,等抓到伪天子李后,朕再颁布诏令。”

基哥微笑说道。

郭子仪稍稍松了口气。

若是没有李了,那基哥的话又多了几分权威,起码自己去朔方那边不会被人谋害了。

“圣人,一切事务,可在平定关中后再说。末将人微言轻,不必优先考虑末将。

未有寸功,反受重赏,只怕会引起军中哗然,有违圣意。”

虽然这个任命很诱人,但郭子仪还是委婉的推拒了。

见郭子仪似乎油盐不进,基哥有些生气坐直了身子。

他语气生硬说道:“郭将军去巡视吧,朕乏了。”

“末将告退。”

郭子仪恭敬行礼,退出了勤政务本楼,走出兴庆宫。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这是要用朔方节度使,来买郭某的命啊!”

郭子仪长叹一声。

其实他并不觉得此战必胜,起码不会赢得那么轻松。

也搞不懂为什么战争还没结束,基哥就开始论功行赏了。

现在这个纷乱的世道,真是让人越来越看不明白。

……

源县的城墙非常低矮,几乎是县城中最矮的那一类,李非常不明白,为什么方有德要以这里为落脚的地方。

此时此刻,方有德正站在城头,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李光弼与高仙芝二人率领五万精兵,已然攻克陈仓,就在源县以南不远了。用最慢的脚程算,只要两日一夜,这支精兵便能走到源县。

现在,大概只有方有德还沉得住气,李已经急成了热锅蚂蚁。

忽然,一个传令兵匆匆忙忙走上城头,对方有德抱拳行礼禀告道:“方大帅,贼军已经到了阳城以南列阵,尚未进入峡谷。李嘉庆将军领兵两千在阳监视敌军。”

“嗯,传我军令,全军开拔前往阳破敌,胜负只在今日。”

方有德沉声下令道。

待传令兵走后,他转过身对李说道:“请陛下在此等候,不必准备庆功宴。此战破敌后,我军便会急行军一路杀回长安。过几日微臣在大明宫紫宸殿等待陛下莅临。”

他像是在说神话故事一样,说得李一愣一愣的。

这还没开打就说赢了?

李似乎想说什么,最后却只是躬身对方有德叉手行了一礼。

事到如今,他也没什么别的办法,只能选择相信“相信”的力量了。因为除了“相信”外,现在的李已经一无所有。

看着方有德离去的背影,李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若是此战能赢,他处置完基哥,便可以“功成身退”了。

统一天下是一件难事,治理天下更是一件难事,李没有这个心力,当皇帝也无法给他带来快乐。

如果不是生在帝王之家,那该有多好啊。李心中暗想,可惜一切都回不去了。

正当李在那里悲春伤秋的时候,久违的大战已经蓄势待发。

阳城在源县以南不远,而阳城以南十多里的官道,则是东边连着虢县,西边连着陈仓。

这里因为驿站而形成了一个集镇,名叫“河镇”。河从北面山林处往南流下来,流经源县的时候还是一条小沟,但等到流经阳的时候,却已经有大几十米宽,而且水流湍急。

然而诡异的是,这条河流到了河镇,河床又骤然加宽,流速锐减,冲击出一片河滩地,然后带着泥沙,人畜无害的汇入渭水。

刚刚抵达河镇,在这里列阵的西军,军中大将因为谁为先锋而产生了争执,一时间军队无法北上源。

经过一系列势如破竹般的大胜,现在西军之中从上到下,都认为抓住李不过探囊取物而已。因此谁是先锋军,谁就可能拔得头筹。

也就是抓住李。

李光弼已经将基哥的悬赏传达下去了,抓住李的人,赏黄金千两,封侯世袭罔替。

很多底层丘八连这个赏赐是什么概念都没弄明白,他们只知道,很吊,这一单干完,下半辈子就不用愁了。甚至祖孙几代人,都可以过上从前不敢想的好日子。

因此嗷嗷叫请战的人可谓是不计其数。

“李节帅,这件事怎么安排才好?”

高仙芝手握刀柄,看起来不是很高兴,言语里有试探之意。

他身后站着一众安西北庭军将领。

李光弼没吭声,他身后也站着河西陇右两军的边军将领。

双方各站一边,可谓是泾渭分明,互不相让。

“此地不适合骑兵展开。”

李光弼轻声说道。

高仙芝听懂了暗示,对李嗣业说道:“你带陌刀队上。”

李嗣业点点头。

“往北走都是平缓的山道,宽的地方有十多丈,窄的只有数仗,不适合太多兵马同时前行。

过山道后,有一山谷,在此可展开兵马,容纳十万人不成问题。

我部在前方探路,以防伏兵。高将军骑兵下马跟进,在山谷内列阵。

若是敌军有诈,我军各部则可以从容退出山谷。

若敌军黔驴技穷,翻过一丈多高的山脊便是阳城。”

李光弼对高仙芝说道。

他的意思很简单,等打下阳城再说。前面的山谷才是屯兵的地方,若是要野战,必会与敌军在此恶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