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我的霸总前夫哥到了古代软饭硬吃> 第十一章 补贴银子?别想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补贴银子?别想了!(1 / 2)

交钱的时候,程若安直接把司四郎的也给了,没道理人家进来帮忙的,还真让人家自己掏钱。

她又不是赵氏,心都偏到胳肢窝去的那种。

“三嫂,这钱我说了我自己出的……”司四郎有些不好意思。

他进城其实也是有私心的,不是完全为了帮三哥三嫂。

“我是要去……”

司少珩看他挠头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了,赶紧拦下他的话,吩咐他:“四郎别说了,先办正事!”

“哦哦,好。”

驴车到了那杏花村村长儿子,张大的跟前,司少珩直接叫人上驴车了。

司四郎接过赶车的活计,司少珩抽出空来问张大:“张兄,烦请问刘里正他们在县衙里出什么事了?”

张大有些局促,毕竟驴车上还半躺着个程若安。

他就只敢背对着驴子,面朝着车尾外坐,这会儿听到司少珩说话,他不好转身,就只说了句。

“一会儿你们到了县衙就知道了。”

司少珩:……

他看了程若安一眼,示意:他不说清楚,我无法判断我们该不该去县衙。

程若安比了个ok。

她直接社牛发作:“张大,我是司家三郎的媳妇儿,程氏。

我娘家一直在你们村收豆子,你可认得我?”

张大稍稍瞟了她一眼,点点头。

“认得就好,乡里乡亲的,聊聊,聊聊。”

张大:……

我要聊也是和你男人聊,和你一个童生娘子怎么能聊?

“夫君,四弟赶车,你就坐后面来,跟张大聊聊呗,去县衙还远着呢吧?”

“娘子说得是。”

司少珩自然挪到了后面板车上来,听张大给他唠。

前朝青山县所在的巴川府是某个王爷的封地,王府就坐落在这青山县城里,巴川匪患多,所以那怕死的王爷将这里的城墙修得比府城还要厚。

城墙城门洞这路就有小半里路了,约莫是现代的百来米左右。

张大小时候念过两年书,表达能力尚可,驴车从城门洞出来,来到县城大街上这么点路,他就已经把事儿说清楚了。

和司少珩预计的差不离。

青山县的官府不太地道,对地动灾情没多上心,刘里正带着几个村长来县衙求官府组织人救援,县老爷直接拖字诀。

昨个儿地动一发生刘里正他们就赶着来了,但一直到今天早晨才得以见到县老爷。

一番拉扯后,青山县令的态度就是:“管,当然要管,但具体怎么管,得等朝廷的安排下来再说。”

文花村的村长是个老秀才,就说那现在不好派人救援也行,那先按照朝廷律历,把天灾的补贴银子先赔一部分,他们自己拿钱去组织人救援。

县令又说:“这是十年前的大夏律法了,这些年圣上一直在命人修订律法,如今还是不是这个说法,也得等我请示朝廷才行。”

总之就是要人,不给人,要钱,没有钱。

野花村的村长是战场上的百夫长退下来的,当即就和县令干起来了。

场面一度混乱,刘里正和村长们都被关押起来了。

只有张大,因为不是村长,没进县衙里去议事,就赶紧想回十里八乡去搬救兵。

他是刚走到城门口,准备出去,就看到了司家的一大堆人。

张大与司三郎不相识,但司三郎九岁就考中童生时,就已经成了附近几个村子的名人了。

这种“别人家的孩子”,张大到百花村走亲戚,偶然见过一次,就记住了。

“司家三郎,你是读书人,你能和县老爷说说,把我爹他们给放出来吗?”张大搓着手,很焦虑的样子。

这话听得程若安太阳穴猛跳。

司少珩是读书人,又不是超人。

司少珩嘴角抽了抽:“他们殴打朝廷命官是犯了律法的。”

程若安:“张大,你要不还是去野花村村长家问问。

看看他有没有什么保命的信物,例如哪位大将军的长枪、哪位武官的玉佩什么的。”

张大:“啥意思?”

程若安:“扯个大官的虎皮走后门,让县令通融通融,高抬贵手。”

县令明显就是个贪官污吏啊。

刘里正他们这么催他救灾,把他催烦了,都可能因为左脚先跨入县衙而被下狱。

更别说他们犯了律法……

“可是是他拖着不救灾,不把我们乡亲的命当人命啊!”张大心里很憋屈。

“那又如何呢?他是官,我们是民。”就连程若安这个从现代穿来的人都知道。

古代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除了达官显贵的命值钱,其他百姓?

呵。

算了,洗洗睡吧。

司少珩眼底闪过寒意,很快又被无奈充斥满了:“这些年,年景不好,不是天灾就是人祸,西北有叛军,西南闹旱灾,东边起洪涝,江南……”

他摇头苦笑:“江南富庶,但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人命怕是这天下最不值钱的东西了。”

程若安的原身对这个时代了解得不如司少珩的原身多,但根据她看过的小说来说,这尼玛闹天灾那么多,肯定就是整个时代有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退一万步来说,皇帝就不该下罪己诏吗?

她扯了扯司少珩的袖子,小声道:“我感觉这个大夏朝从上到下都很昏庸啊,你也别去县衙了,我担心你出不来。”

司少珩轻拍她的手,“无妨,就算不去要补贴银子,也得去开路引的。

县令应该很乐意让我们这些村民出去逃难。”

程若安瘪瘪嘴:“可不是吗,少一个人领救济粮,他就能多贪墨一两银呢。你以后还是要科举的吧?你可别做这种狗官,我担心报应到孩子身上。”

司少珩:“你就庆幸这大夏还能通过科举来改变身份地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