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兵仙刘备,从徐州开始不败> 243、 以工代赈,招揽流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43、 以工代赈,招揽流民(2 / 3)

船的问题都没解决。”

徐庶看到情报后,哑然失笑,长嘘一口气:“曹操如此谨慎,看来一时半会儿,大战很难打起来。我们应该会暂且僵持一段时间。”

周瑜也是笑道:“这对刘表来说,不是好消息。他病入膏肓,随时都可能一命呜呼。假如再拖上一阵子,等幼子刘琮接任荆州牧,蔡夫人垂帘听政,这对孤儿寡母焉能守得住襄阳?”

被刘备暂时留在身旁,跟着处理政事和军务的杨仪,却是拱手道:“大王,有件事……我不吐不快,憋得难受。”

“威公,但说无妨。在我麾下,绝不因言获罪,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刘备示意他畅所欲言。

杨仪肃然道:“我知晓大王仁德之名满天下,但如今乱世人命如草芥,我们也正面临大战,我觉得不该将宝贵的粮食分给流民!”

“说白了,他们从不是我们治下的百姓,死活与我们何干?”

“何况,一旦此事传播开来,四方流民都会汇聚到大王的城池中,其中极易混杂曹操和刘表的部队,酿成危机,给城防制造麻烦。而且,要养活如此之多的流民,纵然仅是施粥,也是巨大的粮草损耗。倘若曹刘联军趁机围城,我们很快就会粮尽!”

杨仪拱手,恳切道:“请大王为黎民苍生考虑,一统九州,此为救世爱国的大仁大义,而为了救济数万灾民,却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仅是小仁小义罢了。”

“威公所言甚是。”

刘备并不反驳,而是宽慰地笑笑:“你能冒着触怒我的风险,掏心掏肺地说这番话,足见忠义之心!但你初来乍到,不太清楚我们的粮食储备。”

徐庶大笑:“大王辖下,从徐州到冀州,沃土千里,而且多年来风平浪静,没有黄巾贼和其他诸侯侵扰,境内蚁贼土匪也多都被剿灭,很多流民迁徙定居,纳粮无数。”

“区区一些施粥棚罢了,我们免费搞五十年,也绰绰有余,易如反掌。”徐庶是有权限翻阅齐国账目的,因此深深感叹于刘备的治理能力,以及一众内政文臣的本事。

“呃……”杨仪茫然。

刘备笑笑:“对于荆州,我志在必得,而且流民越多越好。因为我从海外异人处,新得一批交趾的高产稻种,很适合在江南和荆州推广。此水稻的产量,若能精耕细作,将至少可以翻倍。所以,威公你瞧,我们需要更多百姓。”

“将来荆襄九郡若是经营得当,会是我们的一个大粮仓,足以支撑我们一统天下!”他拍拍错愕中杨仪的肩膀,笑道,“再者说,赈济流民这事儿,如果操作得当,其实一桩很赚的生意。”

众人都是一怔。

自古以来,流民都是赔钱货,是烫手山芋。

他们走到哪都只能伸手要饭,而且很难转化为当地百姓,加上十分难管,特别容易被煽动成蚁贼,四处啸聚抢劫,让各个地方官吏都焦头烂额。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官方手里缺乏土地,而且纵然有,地价颇高,又岂能白白丢给流民?

千万别以为赠予流民,他们感恩戴德,就能皆大欢喜。

本地的百姓第一个不答应,本地的士绅第一个甩脸子!

流民何德何能,居然轻易拿到这些土地?我们本地人兢兢业业,为啥没有?

甚至于,乡绅和刁民也会联合,也假装成流民,骗取官府的土地。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

而且,流民和蚁贼很容易无缝切换,危险程度极高,若无军队监控,他们在城中寻衅滋事,然后大举洗劫商铺,往往是毁灭性打击。

刘备见众人面面相觑,既信赖他,又觉得流民是无解难题,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不禁笑道:“这一解决方案,名为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三位谋士都是一流文臣苗子,眼前瞬间一亮,仅从四个字中就琢磨出很多东西。

“不错!”刘备淡淡笑笑,“现在是乱世,各地战火熊熊,很多旧建筑和土地都被打得稀巴烂。比如我们所在的江夏,城墙上豁口极多,泊船的港口底下多有沉船。”

“这些,都是需要人手去修缮和打捞清理的。可一时半会儿,我们腾不出手来,也缺乏人力。百姓更需要休养生息,不能随意发起徭役。”

他十指交叉,在沙盘上用指划出以工代赈四个字:“此时,我们就可以用一口饱饭,让流民们去代劳。我们不必给任何报酬,仅给予食物,就可以让流民们干重活、脏活和累活。为求活命,他们心甘情愿效劳,并不会心生怨恨,可以说是天底下最好用的苦役。”

“我们还可以让他们为我们垦荒,恢复抛荒的农田,同时给他们画饼充饥:以工代赈干满一年后,我刘备就会赠予他们一些良田,让他们在荆州安居乐业,重获户籍。如此,流民就能彻底消化为本地能够纳税的普通百姓!”

“妙哉!!!”

徐庶激动不已,对刘备五体投地:“主公竟能想出如此两全其美的法子来解决流民问题,真是令人叹服!”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无双善政啊!”周瑜也是无比震惊,感慨道,“公瑾当年自以为饱读诗书,是天下第一等的聪明人,远超那所谓的卧龙诸葛亮,凤雏庞士元,心比天高,直到做了大王的军师,才意识到天下浩瀚,英雄何其多也,公瑾自愧弗如啊。”

刘备笑笑,心说:在信息卡上,周瑜貌似是喊着“既生瑜何生亮”,被诸葛亮气死,而现在公瑾胸襟开阔,心性也谦卑了很多,肯定能长寿。

杨仪更是钦佩不已:“原来大王有这条政策,威公真是羞愧之极,竟敢质疑您的意图。”

“不必内疚,你何错之有?”

刘备却是鼓励道:“威公诤言劝谏,一片好心,我又不是昏君,岂会因此怪罪。来人呐,赏威公一份我们徐州、幽州和冀州的财政收支账本,让他更深入了解一番我们。”

杨仪大喜:“多谢大王信赖!”

能够接触到此等机密,可见刘备的信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