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你想在田地里卖一些食物?”徐银莲很吃惊地看着采小兰,围着她转了一圈。上午她还以为自己看透了来人,没想到对方竟然有经商的头脑!
“徐娘子有什么建议吗?”采小兰奇怪的看着徐银莲的动作,还以为自己穿越者的身份,被发现了。
“建议不敢说,只不过你想跟泥腿子做交易,得吃点苦头。一来他们可能不乐意买,二来就算愿意买也不会想出太多的钱。”徐银莲话说到这里,停了一会,若有所思,拿过一旁的算盘扒拉一通,“最后估计就能获得一个辛苦钱,远远比不过种地来的多!”
“我们家就四亩地!”采小兰咬牙切齿。初唐的租庸调制度对普通百姓非常有利,每丁人均百亩,基本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需要了。而崔家,不知犯了什么事,把最珍贵的地弄没了。
“也对!你稍微等等,我去拿东西给你,你要的这些村里没有卖的,得去城里才能买到!”徐银莲喊过边上伺候的丫鬟,附在她耳边耳语几句。
丫鬟领命去了。
大约过了一盏茶工夫,丫鬟拎着两个袋子回来了。
“按你的需求,一斗糙米,一斗白面!算我先借你,等春耕过去,你去城里买好再还回来便成!”徐银莲拒绝了采小兰递过来的钱。
有道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难。这一笔小小的投资,对现在的采小兰而言,就是雪中送碳。这些东西,在刘家庄,捧着钱也不好买。
她看好采小兰的商业思维。社会上,做官的瞧不起经商的,种地的,压根没这种想法。
“真的谢谢徐姐姐了!”采硕士眼睛细眯,当即握住了徐银莲的手,称呼也变得亲昵起来。
回家路上,采小兰回忆徐银莲双手,指节粗大,虎口老茧纵横,“看来徐姐姐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呀!”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唐朝城里夜香大队,好多都是混混团队入了伙的,更有甚者,干脆是团队产业。
等采小娘把一圈事忙完,回到家,屋里已经上了灯。农户建造屋子第一要务遮蔽风雨,采光要往后放,太阳一旦落下,整个小院就黑了。
“孟子曰……孟子曰……”
堂屋有一盏昏暗的油灯,小冬平在油灯一侧扣手指,而另一侧崔薄言捧书而读。
“这家伙!”采小娘暗骂一句,白天不努力,晚上倒认真起来了。要是换到现代社会,是一个假装学习的好手。
崔母一人在院子里闲坐。
“阿姑,东西买回来了!”采小兰很骄傲,没花钱得来了东西,这是做人的成功。
“好,就等你了,先吃饭,吃完饭再做打算!”
……
“要不,还是我一人想办法吧!”采小兰叹了一口气。
崔母与崔薄言提了一通建议,做精致的糕点、炸一些油汪汪的胡饼、或者卖中午的羊肉汤羹等等。
如果没和徐银莲交流过,采小兰想出来的,差不多也是这一类办法。
而现在,她意识到,这些食品在或许能在坊街卖出去,但是绝不会是在田埂上。
她需要准备一些价格低廉的食物。
堂屋的灯还亮着,不过崔薄言已经躺平了。昏黄暗淡的油灯前,只有一道清瘦的影子。
“暂且就这样!”采小兰不仅想明白了明天卖什么,还顺带完成了专为崔薄言准备的“三年秀才五年进士”详细计划。
可怜的崔薄言呼呼大睡,丝毫不清楚地狱般的日子即将来到。
……
若想学的好,必先起得早。
天还蒙蒙亮,采小兰就起来了。做要卖的食物,很多工作都需要提前准备。隔夜的东西,再好吃,也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采小兰取出口袋里三分之一的糙米,又捧了七八捧糯米,一起泡在盆里。要想米饭做得好吃,必须要提前泡一泡,既可以增加香味,又能保持湿度。
又在面口袋里面捞了两大碗面,加水揉成面团。不用醒发,切成薄片,直接下了油锅。
她又从咸菜罐里捞出了几大勺小咸菜,切碎放在边上。而另一边,又在锅里下了十来个鸡蛋。
“要是家里有茶叶,煮茶叶蛋才好卖呢!”采小兰贪心不足。
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她才开始最重要的工作,蒸米饭。泡好的米全倒入镀银铜锅里。
米饭的含糖量最高,如果蒸得好,米饭会软糯香甜。再加上镀银铜锅的自带的甘甜,所蒸出来米饭肯定香甜可口。
唐朝才引入用甘蔗提炼糖的技术,糖在当时,是炫富才拿出来的东西,对普通百姓来说是个稀罕的东西。人天性嗜甜,越甜的东西越好卖。
为了增加米饭的香气,她还在油锅里挖了一勺油倒在里面。
等她忙到这个时候,崔母也起来了。
“采小娘,你打算做什么?是饭团吗?”崔母见多识广,看儿媳蒸的一锅米饭,就猜到了她要做什么。
“是的!”采小娘点点头,继续忙活烧锅。灶台的空间小,到处漏风,燃烧效率不高。
“那你炸的这个是什么饼?”崔母继续往里面看,看到堆在桌上的一大盆金黄冒油的饼子,心里直叹浪费。这得浪费多少油?
“阿姑,您先别好奇,到时候就知道了。现在请您帮个忙,找一块素净的布,剪成巴掌大的小块,要三十个左右!”
崔母没说什么,到屋子里去找布头去了。剪裁好,拿到采小兰跟前,却又被指派了蒸煮布片的工作。
“好!”崔母直点头。
两人分工明确,没听见闲言碎语,狭小的厨房里,只听见火柴燃烧的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