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能继续在地表行驶。
身穿外骨骼装甲的工人和蜘蛛机器人。
看似好一点。
但他们身上的护甲,依旧都是以不耐极端严寒的普通金属构成。
遇到低温寒流,同样脆弱无比。
无法保证足够的安全。
最好的办法。
是让他们也从地表撤离,前往环境温度更加稳定的地底工作。
最后剩下的工程车辆。
也有惧怕极端严寒的问题。
不过考虑到它们都是由远程控制中心的工人操控,即使损坏也不至于出现伤亡情况。
分出一部分继续待在地表工作,也不是不行。
“这样算的话。”
“可以保留四千辆工程车,继续冒险在城市废墟回收建筑垃圾。”
“剩下的,就全部调往农家小院去扩建避难所。”
苏武将在城市废墟工作的工人,一下子几乎遣散干净。
只保留下四千辆纯电驱动的自动工程车。
这样做的后果,直接导致原本每天可以回收的建筑垃圾数量,从数百万吨下降到数十万吨。
不过也释放了苏武手中,目前最大的一股劳动力。
它们在转而加入到农家小院之后。
会让扩建避难所的速度,在极短的时间内暴涨数倍。
约等于把苏武之前侧重回收城市废墟资源的整体战略,从事实上转变成侧重扩张农家小院地下避难所。可以预见。
在这种情况下。
整个江河市上千万人口,全部汇聚到农家小院的那一天。
将会提前很多时间实现。
傍晚。
伴随着苏武对生产建设兵团的大规模调动。
地表开始变得寂静下来。
尽管依然还有四千辆工程车,还穿梭在城市废墟之间默默工作。
但它们的数量,分散在整座庞大的城市之中,就如同水滴融入沙漠中一般。
几乎让人很难再找到它们的踪迹。
而与地表的冷清不同。
在农家小院的地底。
2万多辆各种型号的工程车辆,7万台蜘蛛机器人,以及十几万名身穿外骨骼装甲的工人们。
陆陆续续的分批入住进来。
让这里几乎变成了一个到处都在施工的庞大地下世界。
每一分每一秒。
都有成千上万立方的土壤与碎石,被挖掘出来。
然后转运到地面。
天量的土石运输需求。
甚至导致负责上下中转的大型升降平台。
一时之间都有一些不堪重负的迹象。
“需要再建造一座新的升降平台了。”
“然后位于地下5层的站台,也需要进行适度的改造。”
“将它从核心区独立出来。”
“方便将其他附属避难所的居民,运送到核心区以外。”
目前农家小院与最近的青柠避难所之间。
总共搭建起了四条乘客通道和两条物资运输通道。
在此之前。
这六条通道全部都只用于运输物资。
现在,随着在地表上行动已经不太安全。
苏武打算让其向附属避难所居民开放。
允许其他人通过地下隧道进入农家小院。
将改造站台的任务,分发给一支由人工智能直接控制的工程小队。
苏武正待继续处理其他避难所的日常事务。
忽然又接收到了一份战斗提示。
前往商河市的商队,这个时候与商河市当地的一股势力爆发了冲突。
目前已经进入了交火的阶段。
“对方是一座民间的大型避难所。”
苏武扫视了一眼。
没有发现有什么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
便又将其搁置一边。
如今一座大型避难所,已经不值得苏武再去专门投入精力。
人工智能以及在远程控制中心专门组建的参谋团队。
完全能够很好地处理这种中低烈度的战争。
苏武只需要等到事后查看报告就行了。
外界。
不只是图门市遭遇了低温寒流的袭击。
整个东洲,乃至整个世界。
也都开始陆陆续续的出现了低温寒流的踪迹。
原本随着大雨停歇。
逐渐开始兴盛起来的跨城市之间的长途贸易。
就此被粗暴的打断。
除了一些有能力对车辆进行针对性改装,工业实力强大的大型城市以外。
普通的势力,已经无法再涉足进去。
11月19日。
苏武派往商河市的商队,成功攻陷了当地的一座大型避难所。
同时发现那座大型避难所所在地。
本身就是一座只开采了一小半的大型铜矿。
只需要随便投入一点劳动力,就能立刻源源不断的挖掘出铜矿石出来。
这对于苏武来说,是一件既痛苦又快乐的事情。
铜矿的价值无疑比铁矿,钾矿等等更高。
尤其是在苏武因为制造雪地运输车,以及各种高端电子设备。
对于铜矿同样需求很大的情况下。
这座铜矿的出现,可以说是来得正是时候。
但它距离江河市四五百公里的现实。
却又让苏武一时间感到相当棘手。
商队的主要任务,始终都是负责收拢难民。
不可能腾出宝贵的运力,去跨越数百公里的距离,将挖掘出来的铜矿运到江河市。
最终无奈之下。
苏武只能选择空运。
在大型铜矿矿洞里挖掘出来的矿石,会首先就地熔炼成成品铜锭。
然后经由青空级运输无人机走空中通道,运抵农家小院。
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运回铜矿矿洞里的产出。
苏武将青空级运输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