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
制造出数以万计的机器人和成百上千支商队。
真正拥有鲸吞一个,乃至数个行省的人口和资源的能力。
当然,在建造超级工厂的这十天里。
苏武也不是什么其它事情都不做。
在岗开市的七支商队。
其中的四支,将会利用这段时间,简单维修从江河市到余安市周边的那一条将近800公里的道路。
虽然说即使不维修,也不影响商队的通行。
但遍布裂缝的崎岖路面和顺畅的道路之间,终究还是有些不一样。
后者多少能够提升一些商队的行进速度。
而这速度反映到运输效率上。
就不亚于增加好几十个百分点的商队规模。
另外三支商队。
则会作为开路先锋,首先去接收余安市周边那些仍然掌握在官方手中的避难所。
然后以其为基地。
一边就地加强防御,整合内部人口的秩序。一边侦查周围势力的情况,制定作战计划。
方便后续大部队抵达的时候。
能够以最短的时间,直接将所有抵抗力量一网打尽。
这些事情看起来简单。
但是因为那遥远的距离,以及待接手的那些避难所本身惊人的规模。过程注定会异常繁琐。
搞不好10天下来,都不一定能彻底弄好。
“先能完成多少算多少。”
“必要的时候。”
“活跃在东南区域的那26支商队,也可以分出一半以上支援过去。”
“然后还不行的那部分,等超级工厂建造完成,有了足够数量的机器人军团后,再慢慢处理。”
为了消化一个行省数千万的人口与资源。
苏武愿意付出足够的耐心,并投入足够多的先期成本。
“另外,还要再造三座通讯信号塔。”
“把余安市周边的主要地区都覆盖进去。”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这是一切行动的先决条件。”
“不然,等后续机器人军团开进过去,就会更麻烦。”
通讯始终是苏武最大的弱点。
一旦切断与江河市大本营的联络。
苏武所有在外地活动的机器人,战斗力都将衰减大半。
只能按照事先设定的固定程序运行。
风险系数直接拉满。
所以,在展开大规模的对外行动之前。
必须淘汰临时通讯线路,铺设更加稳定的通讯信号塔。
当然,即使是通讯信号塔。
也算不上绝对的安全。
最好的通讯方式,是采用位于星球轨道上的通讯卫星。
对于这一点。
苏武目前的研究也已经有了一些突破。
就等超级工厂建造完成以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相关的尝试。
确定了未来的主要发展规划。
苏武并不能闲下来,依然还有大量不那么重要的事务等待他去处理。
就比如对东南区域,已经发展到200多座的大小矿场。
根据开采难度和价值,倾斜不同的劳动力进行分级开发。
对已经是一座庞大地下城市的农家小院地下第7层,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增加绿化,以及通过街道上方的天板。
建造避难所内部短距离通勤所用的轨道列车。
为应对超级工厂所需要消耗的巨额电力,提前让小型核电站增加发电机组等等。
这些事情同样影响深远。
一般人,甚至晨昕都无法做主,需要苏武亲自去作出最终的决定。
而随着这些事情的推进。
苏武的综合实力,开始悄然以一种外人无法想象的速度,飞速的增长起来。
从一个个领域,一点一点的接近,并超越其它超级城市。
公元2035年1月。
在末世中的第一个新年过后。
地表上。
寒风依旧肆虐。
温度从平均零下40多度,缓慢的降低到零下50多度。
逐渐将万物凋零的世界,推向更加冰冷的深渊。
但在这理应万物沉寂的时期。
在余安市的周边。
那数以十万平方公里计的广袤平原地区。
却罕见的热闹起来。
平均每一天,都会爆发数场到十几场烈度不等的战斗。
携带着第3代,甚至第4代高爆炸药的火箭弹与导弹。
制造出一场场惊天动地的爆炸。
将如烈日般的高温热流,激射向被冰雪覆盖的地面深处。
成百上千的人因此失去生命,大量的避难所就此倒塌。
许多人惶惶不可终日,却又无力改变。
因为他们曾经视为支柱的余安市。
对此无动于衷。
仿佛没有看到那支,已经杀到他们家门口的机器人军团一般。
而余安市的袖手旁观。
反过来又加速瓦解了反抗者的抵抗意志。
很快,在持续了数天的大规模且高烈度的战斗之后。
在这片平原上爆发的战斗频率,又逐渐开始下降。
大批大批的民间避难所,开始或主动,或被动的归顺到了那自称来自于江河市的机器人军团旗帜下。
无数曾经在避难所里作威作福的权贵们。
一夜之间。
失去了所有的资本。
某些作恶多端的人被秘密处决。
某些罪不致死的人,则背上了沉重的贡献点债务。
融入了其他普通人的群体之中。
和他们一起,在人工智能的指挥下进行劳动。
江河市,农家小院。
地下一层控制中心。
[037号特种小队任务完成。]
[已攻陷太平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