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末世天灾:从打造避难所开始> 第261章 半个亿的人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1章 半个亿的人口(1 / 3)

第261章 半个亿的人口

回望江河市。

农家小院地下第7层,也伴随着超级工厂的建立,正式挖掘完成。

如今,数百万的劳动力,已经开始陆续投入到挖掘地下第6层的工程之中。

“地下第7层在容纳一座占地上千万平米的超级工厂之后。”

“还同时容纳有大约一千万人常驻,以及一座容量达到5000万立方米的超大型仓库。”

“基本把整个江河市最重要的物资和主要的人口。”

“都集中了进去。”

“不过,这样做,只是仅仅满足了一千万人最基本的居住和休息的需求。”

“普遍8人一间的标准宿舍,还是太过拥挤。早晚要改成单人间,或者以家庭为单位的套房。”

“另外,目前整个农家小院避难所的日常所需。”

“差不多全部都要依靠附属避难所的产出。”

“结构十分危险。”

“也需要尽早作出改变。”

至于如何改变。

也很简单。

就是从地下第6层开始。

每一天新挖掘出来的空间,按照1:2的比例,分别建造一座标准宿舍居住区和两座种植园。

逐步将主要粮食出产地,转移到农家小院。

然后,除此以外。

再划分出一小片单独的区域,建造单人宿舍和家庭生活的小型套房。

用来供给那些优秀人才,或者做出突出贡献的普通人使用。

“考虑到后续还要接收几千万人的入住。”

“以最新的规划模式。”

“大概从地下6层到地下2层,都要持续用来建造生活区和种植园。”

“不过好处则是。”

“每一层的粮食产出,都会略高于居住在那一层的人口消耗。”

“等到修建到地下第2层。”

“每层多余的粮食产量,还能拿出来反哺地下第7层。”

“从而在整体上保证,即使农家小院塞下半个亿的人口,也能做到粮食自给自足。”

“当然,只有主粮和蔬菜,短时间内还行。长期的话,依然还需要大量的肉类进行补充。”

“所以,最后挖掘的地下第1层。”

“也不能用来干别的。”

“需要用来大规模的养殖肉鸡,以及猪牛羊等等。”

梳理到这里。

苏武突然发现,自己当初设计的一座理应有各种各样完整功能的超级避难所。

到了最后。

居然看起来就是一座纯粹的大号农场。

除了居住,种菜和养殖,就只有超级工厂带来的一点点工业生产力。

“这就是贪心的代价。”

苏武忍不住摇了摇头。

哪怕是他当初设计的时候,也从未想过。

会往农家小院里塞下超过半个亿的人口。

所有的配套设施,都仅仅只是围绕着一千万左右的人口进行估算。

现在出现了这种偏差,也是理所当然。

不过人多了,终归是一件好事。

他们每天带来的灵性的价值,远远超过安顿他们的麻烦。

就算为此出现吃撑的迹象,造成各种短暂的不便。

苏武也依然甘之如饴。

“既然设计的避难所空间,未来可能不够用。”

“那就继续再往下,一层层的挖下去就行了。”

“而且现在地表的城市废墟,已经被清理干净。”

“那空置下来的4000辆工程车辆。”

“刚好也可以投入到朝下的挖掘之中。”

“与上边正在向上挖掘的主力队伍,互不干扰。”

当前苏武设计的避难所。

完整体状态下。

就像是一个直径有7公里,厚度不到100米的圆形大饼。

镶嵌在浅层的地底。

这么规整的造型。

主要还是为了增强避难所的抵抗能力。

苏武始终未曾忘记。

当初那一场让江河市化为废墟的超级地震,到底有多么恐怖。

如果再度遭遇类似的灾难。

也就只有这种集中的避难所形态,再加上快速水泥作为结构主体。

才有能力进行有效的抵御。

“最终极的理想状态。”

“就是哪怕周围化作一片岩浆的海洋。”

“又或者大地彻底撕裂和粉碎。”

“星球都开始分崩离析的情况下。”

“避难所也依然能保持完整。”

“这种理想状态。”

“以快速水泥的特性。”

“只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断将避难所最外边的外墙加厚。”

“然后再预留下足够的缓冲空间,以及尝试强化内部的主体框架。”

“未必不能实现。”

收回对未来的设想。

苏武将面前的全息地图投影,调节成了天气模式。

整个地图上,顿时浮现出了一片由浅蓝到深蓝不等的光影。

那代表着当前地图上,对应位置温度的高低。

以及是否存在着暴风雪,低温寒流等等极端恶劣的现象。

“平均气温零下57度,最低温度零下122度。”

大略的扫了一眼。

在通讯信号塔的网络覆盖范围内,总共约有五分之一的区域,正在遭受暴风雪的袭击。

另外还有三支大小不等的低温寒流,以每秒数米到数百米的速度,在无规律的移动。

最低零下122度的低温。

就来自于其中一支低温寒流的核心区。

“不过两三个行省,3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情况就这么恶劣。”

“要是全球的地方加起来——”

略微想了想,苏武就有些头疼。

之前一直埋头于发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