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7章 我们需要更好的飞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7章 我们需要更好的飞机(2 / 3)

直向对方介绍着这种611所当前的主打型号:

“少将先生,由于歼7mp上面使用了大量西方设备,加上综合性能如今也稍显落后,所以我们已经停产了这个型号,转而准备出口新的改进型,也就是歼7mg。”

“新飞机的机翼从过去的大后掠三角翼改成双三角翼,内翼后掠角57°,外翼后掠角42°,并增设了前后缘机动襟翼,换装了涡喷13f发动机,机动性能相比之前的老型号提高了至少三分之一……”

说话间的功夫,一行人已经来到总装车间外面,通过敞开着的大门看到了里面停着的那架歼7mg。

杨慧梅是一名外贸专家,她并不太懂飞机。

实际上如果不是在过去的24小时里恶补了一些知识的话,她甚至无法分别****空军装备的歼6和歼7之间有什么区别。

只有强5因为机头是尖的比较好认。

但她懂人心。

在卢育英刚开始介绍新飞机的技术特点时,拉蒂夫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但是当他看到车间里面停着的歼7mg真机时,虽然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现,但微微垮下去的面部肌肉还是透露出一股失望的情绪。

在数次暗示卢育英长话短说快点结束均告无效之后,杨慧梅只好直接开口打断了他:

“卢总师,我看这一次代表团里面有不少巴空军的飞行员,不知道能不能让他们坐到机舱里面亲身感受一下?”

听到这句话之后的卢育英一愣,然后点了点头。

那自然是可以的。

对于准备用来外销的飞机来说,座舱体验是非常重要而且普遍的一个流程。

况且歼7mg也根本没啥秘密可言,总归是要往出卖的。

以华夏和****过去的军售关系来说,甚至让后者的飞行员驾驶飞机升空体验都没问题。

……

随行的翻译很快把杨慧梅的这句话翻译给了代表团成员们。

在看到卢育英点头同意之后,经过短暂的交流,一名看上去40来岁,留着大胡子的中年飞行员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不过南亚那边的人都比较显老,所以他实际上应该要更年轻一点。

拉蒂夫看了他一眼,然后用一种非常自豪,甚至有点炫耀的语气介绍道:

“这位是穆罕默德·萨米中校,我们****空军最好的王牌飞行员,驾驶过从歼6到f16的所有机型,总共取得过7个空战战果。”

“真不错。”

卢育英表面上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示意旁边工作人员也从旁边132厂的工作人员去搬来一个登机梯,但是在内心中还是忍不住评价到。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现实情况,****空军的作战经验,尤其是空战经验极为丰富,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以弱敌强,绝不是虐菜刷出来的战绩。

在拉蒂夫介绍完之后,萨米朝着卢育英干脆地敬了个礼,然后在几名地勤的协助下坐进了机舱里面。

另外一个一直跟在萨米身后的人也爬上了登机梯,观察着座舱里面的情况。

只不过这个人身上穿着一身陆军的土黄色军装,夹杂在一片藏蓝色里面相当显眼。

正当卢育英准备上前介绍一下这架飞机的座舱相比老式歼7m具体有了哪些升级时,拉蒂夫少将却出现在旁边,并拍了拍他的肩膀。

“拉蒂夫先生?”

拉蒂夫看了一眼那个正站在登机梯上的人,似乎是在确认对方的注意力并不在这边,然后才小声开口道:

“卢先生,实际上我们的飞行员曾经很多次体验过贵军的歼7e战斗机,坦白地说,它并不符合我军目前的要求。”

显然,这是准备敞开天窗说亮话的意思。

尽管卢育英一时间想不明白为什么对方的态度突然变得明确起来,但这总归是好事。

“所以你们具体想要什么?”他用同样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问道:

“不仅这一次,之前贵国在进行超7项目谈判的时候,提出的要求也很模棱两可。”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但今天我可以明确地跟您透露,我们的要求分为两个部分。”

拉蒂夫的英语语速非常快,好在并没有南亚地区常见的重口音,卢育英能听懂个七七八八:

“一是在短期,最好是明年年底之前获得一种相比歼7p和幻影3性能更好的型号,只需要单纯采购,不涉及技术转让。”

“二是在最长5-8年时间内,得到一种综合性能和发展潜力不弱于幻影2000c、最好可以接近f16c水平的战斗机,要求我方的卡姆拉航空联合体参与研发过程,并且至少要负责飞机总装和中修保养的能力。”

“明年年底之前?”

听到这个时间节点的卢育英一愣,然后在心中盘算了一下。

如果能再注入一笔资金,提高一些工作效率的话,他手头的歼7f项目似乎可以满足这个要求。

“如果您认为歼7mg的性能仍然不足的话,我们目前有一种即将完成设计的歼7深度改进型号,通过把机头进气改为下颌进气,腾出了安装一部直径600mm雷达的能力。”

“即将完成设计……那么进度方面能否赶得上?”

拉蒂夫显然也来了兴趣。

“我们采用了一种,呃……特殊的设计方法,所以相对原型号的变化不大,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年初完成首飞没有问题,因为都是成熟的子系统,试飞进度也会很快。”

“那么机载武器系统呢,能否换装一台意大利或者法国制造的雷达?”

“唔……”

卢育英犹豫了一下:

“如果是单纯采购,不涉及共同研发的话,因为先期的投入都是我方承担,所以贸然更换新的机载设备无论是时间还是资金成本都会比较大。”

“而且少将先生可以放心,我们华夏生产的航电设备同样可以兼容意大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