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时间里,增加了将近三位数的订单。
主要是,火炬集团已经今非昔比了。
在公众感知中还不太明显,不过在业内,已经算是声名赫赫。
虽然并没有太多人知道常浩南在科工委里面的特殊地位,但他二月份那会一个人拿了三份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事情,知道的人还是不少的。
再加上前些天新成立的装备工业司,一号文件就是给精密制造行业造势,甚至连新司长的第一次公开露面讲话,都是在这家合资企业的剪彩仪式上面。
稍微有点眼力见的,都已经各显神通,开始托关系订货了。
之前公司还没成立的时候,c.b.法拉利那边,尤其是负责财务的奇拉瓦迪对于常浩南建议扩大生产规模的事情还有些将信将疑。
主要是过去半个世纪里面,他们一直是以精工作坊的形式在经营,巅峰时期员工不过300号人,虽然产品确实高端,但资金链其实非常脆弱。
万一规模扩上去了,但业务量上不去,那公司直接就是一个存亡危机。
况且他还要担心,常浩南是不是准备趁着这个机会,一举吞并c.b.法拉利?
于是扩产的动作一直比较慢。
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有小200台订单砸下来。
原来那点人恨不得打螺丝打的火星子直冒,结果生产速度还没有新订单增加的数量快。
据说连意大利人都开始三班倒加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