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06章 浮动装夹方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6章 浮动装夹方法(2 / 2)

息模型,是火炬-c.b.法拉利公司以常浩南最早提供的数字仿真技术为基础,面向用户端提供的数据库类型服务。

可以把复杂的中间状态几何转化为多个简单层的叠加。

结合硬件层面全直线电机驱动机和蜂窝结构专利,对于一些产品规格相对标准(有明确的槽、筋、孔和轮廓),但精度要求较高的用户而言,有着极高的吸引力。

主要体现在加工效率几乎成倍领先于竞争对手。

当然,也确实如杨卫华所说,能在浮动装夹领域发挥作用。

“那如果加工对象是非典型的、质心分布不够集中的产品呢?”

魏永明作为工控系统的实际负责人,尤其是在明知自家领导是要加工什么的情况下,自然要提前予以考虑:

“就比如涡轮机的风扇叶片,加工过程中的质心变化幅度很大,靠人工确定固定装夹区域……恐怕是不可能实现的吧?”

这个问题,确实瞄准了杨卫华最薄弱的部分。

后者一时间无法回答。

因此,方才还十分焦灼的气氛,顿时冷却了下来。

“这个问题……倒是不难解决。”

直到听见这么一句话,魏永明和杨卫华才想起来,常浩南自打刚才开始,好像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吱过声了。

原本以为是在听他们两个的争论。

但现在看来……似乎并非如此。

“卫华同志刚才也说过,三个固定装夹单元,就可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那么固定装夹区域的优化,就相当于在尽可能小的区域之内包络尽可能多的动态质心……而不单单只是计算一个中间状态,尤其对于质心变化幅度很大的异形零件来说。”

常浩南缓缓开口道:

“所以,对于人工手段无法分析的复杂零件,可以考虑用一些寻优算法来实现,比如把将零件的边界根据弧长离散为多个点,再设置固定装夹区域在工件主变形方向的跨度值作为惩罚项……”

“……”

“当然,现有的基础算法可能不是很适应这类具体问题,但总之是可以在遗传算法或者差分进化算法的基础上再继续优化……”

还没等魏永明做出反应,本来算是受到鼓励的杨卫华反倒有些傻眼——

自己先提出来的构想,怎么常总好像比自己更熟悉的样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