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影响,但我们未来想定的作战模式本就和美军不同,包括刚才吕光同志的发言中,也把超音速机动性放在了侧向RCS前面……」
「……」
对于611所的这个方案,亲眼见过歼20的常浩南或许比如今的杨韦本人都更熟悉。
但全程听下来,还是有了不少新的收获。
尤其是在各项性能的取舍方面,确实已经做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极致。
其实在第四代战斗机的路线选择上,常浩南并没有做出改变的强烈意愿,完全是准备顺其自然。
他相信以如今这条时间线上的华夏航空工业水平,无论最后选择哪种方案,都能拿出一个性能不亚于F22的产品。
不过,常浩南还是有些好奇,对手准备如何进行反击。
他倒是知道,601那边除了那个有名的三翼面设计以外,很早就还有一个类似后来歼35A放大版的传统布局方案。
结合刚才那随意一瞥所看到的内容……
或许正是那个?
但果真如此的话,似乎就显得有点过于无趣了。
此外,杨韦刚才说的没错。
F22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已经基本达到了常规布局第四代战斗机的顶峰,如果盲目跟随美国航空技术的发展脚步,结果只能是越来越远。
一时间,整个会场内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了对面的601所众人身上。
而他们的反应,也是相当迅速。
很快,一张新的示意图就出现在了会议室一端的幕布上。
正是常浩南之前看到的那个方案。
一打眼上去,确实像是使用了DSI进气道的F22。
或者说,双发布局的F35。
但现在定睛一看,常浩南马上注意到了个新的细节——
这架飞机,既没有鸭翼,也没有常规意义上的尾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