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幕府将军足利氏甚至下过严令。诸藩前往大明“做生意”,不得在普陀岛附近行杀戮事。
季千户说完,林十三松了一口气。看来此去普陀岛,没来舟山本岛时那番凶险。
翌日清晨,林十三、陈璘、孙越带着三十名水师弟兄,二十名锦衣卫袍泽上了福船。
众人扬帆向东,直奔普陀岛。
四十里的海程,满帆全速两个时辰便可到达。
行驶了大约十五里,突然间海平面上出现了四艘八番船,还有一艘样式古怪的海船。
陈璘见多识广:“糟糕,是倭人和佛郎机人!那古怪的海船名曰‘盖伦’。是西洋战船。”
林十三问:“西洋战船怎么会出现在舟山群岛海域?”陈璘答:“佛郎机人参与沿海走私贸易。有时会跟倭人一同登陆,上岸抢掠。”
“传令,炮舱上火药,铳子,点燃火绳准备炮战。”
过了大约一刻,八番船和盖伦船离福船越来越近。林十三已能看到对方的船旗。他们跟福船之前一样,挂着五峰船主汪直的五方旗。
陈璘松了一口气:“没什么危险了。应该是海贼王汪直的八番船,护着佛郎机人的船运送走私货物呢。”
“汪直所部倭寇跟其余倭寇不同。他们偏重于做生意,而非抢掠。”
果然,八番船、盖伦船与福船相向而行,并未节外生枝。他们径直向西而去。
陈璘道:“传令,炮舱熄灭火绳。”
林十三道:“虽说他们未开炮。可倭寇、西洋人的船在我大明海域航行,如入无人之境。始终是我等大明武官的耻辱啊。”
陈璘道:“可惜了。三宝太监时代强大的大明水师已不复存在。若郑和船队存于本朝。什么倭寇、佛郎机人,敢在大明海域横行,全都把他们轰沉喂鱼。”
众人继续航行,终于在两个半时辰后到达了普陀岛。
普陀岛周围竟有不少倭船。他们饶岛而行,既不登陆,也不停船。似乎是在祈求普陀岛的观音保佑。
林十三的福船在普陀岛的朱家尖码头下锚靠岸。
众人上得普陀岛。
舟山本岛大部分人都是军户、军眷。普陀岛的大部分人都是和尚。四大佛山之一,名不虚传。
自码头向东行了三四里,林十三他们遇见了至少二三十个和尚。
再往前行,众人到达普济禅寺。
普陀岛有四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宝陀禅寺。
和尚们久居于此,林十三打算询问他们,岛上何处有鹿群。
众人进得普济禅寺。林十三让看门小僧通禀,皇帝钦差前来拜佛。
普济禅寺不敢怠慢,方丈法才大师亲自接待林十三等人。
林十三先跟法才大师一番客套。随后说明来意。
法才大师道:“你们要找鹿群?得去岛北的佛头山。那里树多草茂,鹿群愿在那边栖息。”
“我派给你们一个小僧当向导。”
法才喊来了一个名叫慧聪的小僧,这小僧十五六岁,一双大眼睛透着机灵。
既然来了寺庙,自然要拜下佛,祈求此番寻白鹿一切顺利。
林十三面对佛像,虔诚叩拜。他心中暗道:佛祖啊佛祖,我们找道家仙物,拜到您面前似乎有些不妥。
但佛祖您慈悲为怀。我们寻白鹿,是为了抗倭大业的成功、东南千万百姓的平安。
请您保佑我们,此行一帆风顺。
林十三磕完了头,跟众人出发,前往佛头山。
佛头山果然如法才大师所言,树多草茂。见有人来,百鸟齐飞。
林十三问小僧慧聪:“佛头山上可有鹿群?”
慧聪答:“有啊!多了去啦。每逢冬天,寺里怕鹿群缺食,还给它们送些草料、萝卜之类的吃食呢。它们并不怕人。”
林十三又问:“那你们可见过白鹿?”
慧聪的回答让林十三大失所望:“从未见过。”
果如慧聪所言,佛头山的鹿群不怕人。它们见人来不仅不逃,反而围上来看热闹。
林十三大致数了数,围过来的鹿得有三十多头。可惜没有白鹿。
众人在山中寻了整整一下晌。鹿见了不少,却不见白鹿。
孙越道:“我说师父,是不是那九十三岁的老头糊涂了?这里哪里有白鹿啊?”
林十三道:“按李时珍先生所说,白鹿是得了白驳风的病鹿。若七十年前岛上有白鹿,如今亦应有。那病是传代的。咱们耐心搜寻,定能寻到。”
慧聪却在一旁泼凉水:“官爷,我常在佛头山喂鹿。从未见过什么白鹿。你们许是找错地方了吧?”
林十三命人生起一个火堆,吩咐道:“天色已晚。咱们吃了干粮早些歇息,明日一早再行寻找。”
林十三等人在佛头山一找就是整整四天。四天内他们几乎走遍了佛头山,哪里有白鹿的影子?
一众袍泽有些心灰意冷。孙越也打起了退堂鼓:“一准是那老糊涂胡诌八扯。咱们这几日遇到的鹿没有三百也有二百。哪有什么白鹿?”
林十三总觉得哪里不对。他有种强烈的直觉,白鹿就在这佛头山中。
又到了傍晚,众人在火堆边歇息。
林十三问水师袍泽和北司弟兄:“你们家中可有亲友患了白驳风?”
一名北司校尉起身:“我堂舅就有白驳风。家里老人说,他是因姑表结亲,上三代又有患白驳风的长辈,这才传下了这病。”
林十三来了兴趣:“哦?他平日有何异于常人之处?”
校尉答:“须发、皮肤皆白。哦对了,他畏光。白天见了光就爱流眼泪,眼珠子还发颤,看不清东西。”
“故他爱在夜里出门,走路强身。”
林十三眼前一亮:“你说你那亲戚畏光?”
校尉答:“正是。给他看病的大夫说过,白驳风病患皆畏光。夜里出门走路强身便是大夫建议的。”
林十三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