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太平令> 第275章 学宫论道,不过一介匹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5章 学宫论道,不过一介匹夫!(3 / 4)

道纯亲自送书给他;江先生雪夜入学宫,因为遇到了大雪封山,身子僵死,姬道纯带着人把他带回来。”

“那时候的姬道纯二十三岁,在皇族里面也不得志,背着那时候名气不显的江先生走了一夜,回去的时候,腿脚都冻僵了。”

“这样的事情还有许多,只能说,五十岁前的姬道纯和后来的他,很多地方表现得几乎像是两个人,自古以来,年轻的时候英气勃勃,年老的时候变得顽固糊涂的,不是少数。”

“青史漫漫,书中所载,大半的昏庸之人早死三十年,都是天之骄子。”

“毕竟能落于青史就不会是真的无能。”

“可惜寿数太长,毁去了身后之名。”

“他死了,他的人脉,他的人情,反倒成了主公您的对手。”

“所以我宁愿在老糊涂之前醉死在千日醉里。”

李观一笑骂一句:“还是贪醉。”

风啸挠头一笑,抽空喝了口酒,看着那大门,道:“我就不能够陪伴主公您进去了,我有些其他事情要做……”

他微笑行了一礼,道:“愿主公,可以顺利。”

李观一道:“你觉得,学宫汇聚万人,我们能带走多少?”

风啸回答道:“在您来中州之前,约莫一百多。”

“天策府之事后,应该有一千,已算是翻了十倍,您的对手是有三百年国祚的陈国和应国,是八百年累积下来的大儒,名家,学派,能够以一个人的声望,争夺出一千多学子。”

“主公的名望,已足以自傲。”

李观一笑着点了点头,把坐骑系在了旁边,然后从学宫肃穆的大门入内了,青石砖块幽幽,他踱步行走到论道举行地方的时候,已是人山人海了,学子们层层围绕在外围。

事实上,今日能在此地旁听旁观的都是各大学派的杰出弟子,更多的学子不能靠近,是以文字,用飞鹰把论道的进展,传递到不同地方,然后再由九流之一,小说家】的说书人把消息传出去。

李观一目光很好,已经看到在高处的陈鼎业,姜万象,姬子昌,他们是君王,今日虽然来此,却不参与论道,而是在高处看着这一幕。

姜万象的武功很高,注意到了李观一,微微颔首。

陈鼎业的目光投落下来了,他的视线沉静冰冷,带着一丝丝寒意,却又带着一股和往日不同的气息,他举起了桌子上的酒盏,对着李观一微微举杯。

目光冰冷。

举杯相贺,然后就仰脖饮酒。

李观一踱步徐行,在此地的学子其实也极多,只是在发现了李观一的时候,都微微一怔,然后层层叠叠的退开来了,李观一前面,就如同是波开浪斩一般出现了一条坦途。

两位大儒正在论道。

口中所说的都是圣人之言,旁征博引,妙语莲,借助圣人之言,彰显自己的政治主张。

只是现在的论道却和当初那种,为了完善自己道路的论道不同了,更多的是为了壮大自己这一脉,打压其他,寒门学子不入学派之中,则如寸步难行。

这等情况,还是在公羊素王登上学宫之位以后,才算是有些缓解。

当李观一来到这里的时候,两位大儒的论道却忽然止住。

他们的视线都齐齐转移,落在了李观一的身上,先前之论道,只是彼此之间的闲谈这个层次罢了,他们所有的注意力其实都是落在李观一的身上的。

这个世家之敌,这个天下之敌。

有一位威严的学宫大儒轻声道:“天下之大贼。”

他的目光注视着李观一,嗓音徐缓低沉,道:“你要破灭如今八百年天下的秩序和规则么?秦武侯。”

他一眼就已经看出来了李观一的所作所为之目标。

从那种蛛丝马迹之中,看到了这天下之敌】的特性,他眼底所见到的,是李观一,是破灭赤帝时代秩序之人,也是那堂堂皇皇的白虎大宗。

于是先前论道的夫子们注视着李观一,拱手道出名姓。

“程儒龙。”

“朱景勉,”

“见过秦武侯。”

李观一从容颔首,朱景勉已抬眸,老者缓声道:

“秦武侯欲如何?”

“吾听闻你欲收拢学子,前往江南,是为了教导百姓读书识字?”

李观一淡淡道:“有何不可?”

朱景勉摇了摇头,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圣人有言,百姓应该让他们吃饱喝足,穿暖住好,而后就可以,百姓不懂得分辨,需要有君王引导他们前行,是所谓圣人君子。”

“秦武侯是要将利器交给百姓吗?”

而在上位,陈鼎业端着酒盏,淡淡道:“李观一没有根基,我还不曾听过,见过有学宫的大儒们去齐齐挑战一人的。”

姬子昌缄默,他担忧看着李观一。

原本这天下的秩序就是一潭死水,他和李观一搅动了这凝滞的死水,于是就翻腾起来了浪潮,原本被积压着的,潜藏在平静死水之下的那些东西,就会在第一时间出现。

君王出行,自然会有史官相随。

姬子昌背后的宗室史官提笔记录,低声道:

“天启十一年秋,学宫诸子百家,共伐一人。”

姬子昌的手掌握紧,这是代表着宗室的反扑。

诸子百家,共伐一人。

后世人看史书,第一时间就会去觉得此人恶劣。

面对皇帝,皇族的宗室不会不知死活地明面上去反扑,他们的反扑会是一种阴柔的,防不胜防却又笼罩了各个方面,不同角落的反噬。

陈鼎业嗤笑,淡漠垂眸:“史官。”

陈国史官往前一步。

陈鼎业独自饮酒,鬓角白发垂落,宽大有陈国纹路的袖袍垂下,淡淡道:

“记载。”

“天启十一年秋,学宫,秦武侯,独战诸儒。”

陈国史官应诺。

姜万象大笑,也道:“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