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太平令> 第543章 塞北晏代清之计(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3章 塞北晏代清之计(求月票)(2 / 4)

应国,应国太师和秦皇对峙,将秦皇牢牢挡在边疆数年。

薛天兴慨然叹息:「只是,就算是那应帝姜远,这两年来都纵情声色欲望,

应国竟还是一片祥和,听闻今年又是丰收,各地称颂太平之音不绝。」

文清羽道:「是好事啊。」

薛天兴不动声色看着文清羽。

后者看着薛天兴,笑着道:「就算是故陈,当年被神武王陈辅弼所罢黜的那位皇帝也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尤其重赏僧众的时候,那时候每天用掉的香油都是一笔触目惊心的数字。」

「可就算是这样,连年征讨西南,对抗西域,和应国交锋,陈国也没有被耗干了底蕴,在这之后,摄政王时期,陈鼎业时期,一直到数年前,积累的弊端才一口气爆发出来。」

「这就是国祚绵长,疆域广大的国家的底蕴。』

「血太厚,况且每年丰收,人口增加,都会恢复一部分底蕴,在很多朝代里,皇帝在后宫里面纵情声色,反倒是导致朝代更迭,国家衰亡里面最微不足道的事情。」

「而真正的大头,则是因为皇帝无能,带来的兵权分散,世家门阀之乱。」

「可是姜万象在死之前,将那些可能带来这种祸事的大世家大门阀都斩去了,大局又有姜素压着,若是想要靠姜远的胡作非为,就把这偌大三百年皇朝的血气耗干,至少得要二十年时间。」

薛天兴默。

一时间不知道该觉得这二十年时间长还是短。

说长,区区二十年,就能够将一个坐拥天下近一半疆域,三百多年国祚,甚至于还刚刚经历了一位雄才伟略君王一甲子经营的大国耗光了底蕴。

快,实在是太快了。

这简直是超凡脱俗的败家子。

另外一方面,则是觉得,需要二十年时间才能够耗去应国底蕴,才能够一统天下,如此连年征战,也实在是太过于漫长了,天下苦,百姓苦,士兵苦。

文清羽道:「不过,好在这只是那位君王自己所作所为罢了,在这之外,还可以稍稍帮他一把。」

「人皆有欲,一个穷书生,和权倾天下的丞相,都是一个人,但是对于一件事情的选择却不同。」

「堂皇如神武王陈辅弼,当年成为摄政王的时候,也渐渐纵情暴虐,最终和太平公反目。」

「真正万万人之上的权柄带来的掌控,生杀予夺的权利,任何人心中的欲望和涟漪都会被放大,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稍微让他的欲望放大的更快一些。」

薛天兴下意识看向文清羽。

时值深夜,桌案之上,点着烛火,火光晃动,将这位先生的脸庞照得明暗微动,文清羽的手指竖起挡在唇前,将脸庞分作两部分,微笑温和诚恳:

「昏君执掌朝堂,终究会有灭亡,不过是迟是早。」

「但是,我等可以施加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帮助罢了。」

「只是一点点。」

薛天兴看着文清羽的眼底火光,不知为何,忽然想到了党项王城里那一把焚尽了狼王大梦的火。

这才是,天下毒计第一的西域晏代清。

秦皇陛下到底是何等器量,竟然能够驾驭此人?!

又是以何等手段,才能够让这等人物,心甘情愿地跟着那时候只是一个有一小块地盘,武功寻常的秦武侯走的?

真非常人也!

薛天兴神色镇定。

饮酒祝道:「就等着看先生手段!」

「我和原世通两人,愿为先生之计驱使,肝脑涂地。」

饮酒数盏之后,方才起身告辞。

文清羽送他出去,见到这位名将的身影,隐没于黑夜之中,再不复见,方才心中自语道:「薛天兴,不愧为当年太平公摩下狡诈如狐的将领。」

「倒是和我有些类似了。」

他看着那记录着【太平公之子】言行举止的卷宗,似笑非笑。

第二日,文清羽便大张旗鼓,前去拜访了这位太平公之子,李星移本被废去武功,知文清羽来,自付必死,心灰意冷,却未曾想到,文清羽如此郑重其事,

倒是受宠若惊。

文清羽对于李星移之前的功劳,大加赞赏。

却对他所做下的诸多恶事,避而不谈。

更是在万军之前,宣布了对于李星移的封赏,凝聚军心,此地距离应国边关不远,文清羽下令,原世通,薛天兴前去邀战,应国守将外出,双方大战。

原世通,薛天兴按照文清羽先生要求诈降后退。

舍弃了掌控的百里土地。

在这等情况下,又暗中写了投降信,让李星移前去议和,李星移心中一悸,

本来不打算去的,可是文清羽却早已将他架起来了,不得不去,不过幸得文清羽也一起去。

应国守将王川宁冷笑问有何事情!

文清羽表明了来意,道:「我等只两将,孤军在这万里之外,而秦皇不加封赏,不给支援,这是要让我等在这里身死啊!'

又暗中对那王川宁道:「这位李星移,乃是当年薛天兴将军养子,作为太平公之子的替身,这些年来在这北域关外太平军里声望颇大,劳苦功高。」

「如今秦皇虽有一半疆域,但是必不愿令李星移归来。」

「是将我等看做弃子!」

「他既然不仁,就不能怪我等不义!」

「听闻圣人陛下占据天下,名望传播四方,我等愿意率太平军归降!」

王川宁心中大动。

他也知道假的太平公之子的事情,换做是自己,如果有秦皇这样的基业,那也肯定不愿意留下这麽个假太平公之子在,当要杀了才是。

又心动于【太平公旧部投降应国】这个事情的好处。

以他对于姜远的了解,陛下好大喜功。

又因为年少的事情,对于秦皇李观一耿耿于怀,这等狠狠打秦皇之脸面的事情,是一定不会放过的。

几番犹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