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第145章 飞艇测试及海上平台制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5章 飞艇测试及海上平台制造(2 / 3)

里后,上升的速度就快速的下降了,因为外部的空气已经越来越稀薄。

为了测试飞艇最高能飞到多高,王建昆就让飞艇一直往上飞,高度计上的数字在几米几米的跳动着。

上升的过程王建昆也在收集高空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今后的高超音速导弹和航天都是很有用处的。

大概过了20多分钟,飞艇上的高度计数值几乎不动了,维持在了52336米左右。

这个高度也算是在设计范围内,误差不是很大。

接着他开始测试飞艇在这最大高度时的飞行速度。

随着尾部的超导电动机打开,稀薄的空气在风扇的推动下往后飞,飞艇则在反作用力下往前飞。

因为空气实在太稀薄,所以加速度比较低,每秒大概在2米左右。

过了差不多3分钟,飞艇速度达到306公里每小时就提升不上去了,这个速度应该就是最大的飞行速度了。

完成速度测试后,为了留足电力,王建昆将尾部推进电机的功率降低,然后放飞了一个火箭助推飞机模型。

接着打开雷达瞄准渐渐飞远的飞机,然后打开DXN-1型激光炮。

这激光炮在高空的效能就是比在低空好用,才2秒不到,就把10公里外的飞机烧穿了,在低空至少要3秒半,距离还得在8公里内才行。

看来在高空和外太空,激光武器的效果还是挺好的,只要解决了电力来源问题,几乎就有无限的防御能力。

王建昆决定有时间了一定要好好研究一下激光武器,今后这将是外太空的标准武器装备。

激光武器测试告一段落后,接着他又进行了电磁风暴的测试。

这款电磁风暴就是6个小型电磁炮管组合起来的样式,发射口径30毫米的炮弹。

对于电磁炮,目前他只是进行一些前期的摸索研究,只打算给飞艇装上用于防御可能来袭的高空导弹。

地面上使用的电磁炮目前来说不适合准备,因为武器一旦在战场上使用,肯定就会有丢失的风险,到时候被外部的人知道这种超导材料和石墨烯材料,肯定会引来几个大国的关注。

电磁风暴的测试非常简单快速,之前在地面就进行过,在这么高的空中,空气阻力减小对于这种超高速武器来说起到了一定的加强作用。

3公里外的坚固靶机在遇到电磁风暴发出的弹幕时瞬间解体了。

不过这种武器在实用性上来说并不怎么好,只发射了10秒钟,2千发炮弹就发射出去了,这种炮弹如果是用常规方法制造,价格会高得惊人。

武器测试完成后,王建昆接着开始进行通信试验。

“马高通信台,收到请回答。”

“收到。”

“朗道通信台,收到请回答。”

“收到。”

“通信测试开始,按照预定程序发射信号。”

“明白。”

“明白。”

马高和朗道两个第二代移动通信基站开始进行伪卫星转发实验。

“马高收到信息,内容正确。”

“朗道收到信息,内容正确。”

随着两地陆续的回复成功收到试验飞艇上的通信设备转发的信息后,王建昆让飞艇在50公里高度上进行盘旋,然后让两地按照预定方案持续进行信息的收发测试。

王建昆让飞艇在固定高度上巡航,然后在高空度过了一个夜晚。

经过10多个小时的通信测试,结果非常理想,丢包数量在可容错范围内,这代表着通信飞艇将可以开始部署了。

目前第二代基站已经在南解阵几个主要城镇开始建设,非洲基地,南美基地还有香港,东南亚几个国家也即将开始秘密建设。

相关的专利已经在申请,这些专利也同时分散到欧美几个影子公司持有,等到时机合适,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将先于欧美的几大通信巨头投入使用。

“建昆,飞艇测试完成了?”

3天过后,王建昆向小舅汇报说要往孟加拉湾去建设海上平台。

“是的,测试结果都符合预期,你得赶紧将材料准备好,等海上平台搭建完成后,就要开始建好几艘了。”

“钛矿石已经在斯里兰卡买了一船3千吨的了,应该够你前期使用了,后续的也将陆续采购回来,其他的金属也不是问题,你目前还在小批量制造,完全跟得上。”

“那就好,我这就出发了,这款飞艇的飞行手册我放飞艇基地了,先让人去学习,完了我回来时带一批飞艇驾驶员出来。”

“好,人员筛选已经完成了,我这就带他们进去。”

交代完小舅一些事情后,王建昆驾驶Y-1飞机从基地起飞往孟加拉湾飞去。

在此之前7天,王建昆已经让远在香港的潘华让人驾驶8千吨级货轮带着一船的物资往孟加拉湾开去了。

开船的人都是小舅派去的忠诚可靠的人,虽然对目的地有些疑惑,但是还是按照命令去做了。

在离货轮10公里左右时,王建昆驾驶飞机降落到海面上,然后将飞机改造成快艇再往货轮开去。

“首长好,货轮已到达目的地,请指示。”

“带上船员都去快艇上,然后先开回仰光码头,等待我后续的命令。”

“收到。”

让6个船员都上了快艇并去往仰光码头后,王建昆开始了海上平台的搭建。

按照设计图纸,他首先制造出来底部的浮力壳体。

然后就从内到外,从下到上一层层搭建。

因为体积实在太大,超过了他一天所能调动元素的极限,为了保持精神,他也不敢极限操作。

最后总共是花费了3天的时间,一个长680米,宽64米的椭圆形海上平台搭建完成了。

平台上有8台大型的集装箱吊运机,4台中型的可吊运20吨重量的长臂吊机。

中间是8个能各自容纳120个大型集装箱的内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