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艺术电影,我就想问,为什么要投资艺术电影?
投资你们,和打水漂有区别吗?
你们能收回成本吗?
投资电影是商业行为,你们别说帮投资人赚钱了,连保本都做不到,怎么好意思舔着脸说这话的。
投资人投资电影不赚钱,就没有钱投下一部电影。
如果这样的情况多了,那就没有人敢再投资电影。
这已经是在破坏整个电影的生态了。
等真到了没人投资电影的时候,中国电影产业也就完了。
到那时候,你们又会跳出来感时伤怀,说国家对电影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张辰准备把王小帅架在火上烤:
“本来今天说的是电影项目,我没想讲这些有的没的,但你既然扯到了中影和韩总,我就必须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中影一直鼓励商业电影,其实就是在推动电影产业的改革。
他们这么做是不想等国内市场全面放开后,和欧洲一样沦为好莱坞的屠宰场。
大家都看过好莱坞大片知道他们有多强。
现在,还有进口片配额卡着,每年能进入内地市场的好莱坞电影只有那么几部。
就这,还有人一直在叫嚷着‘狼来了,狼来了’,试问等全面放开后,国产电影真的打得过好莱坞大片吗?
我请问王小帅导演,就靠文艺电影,挡得住好莱坞吗?
国内为什么给香港团队那么好的待遇诸位想过吗?
鲶鱼效应啊。
国家希望国内的电影人快速成长起来,这样才能应对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
现在你们还觉得中影不应该把钱投给《环太平洋吗?
实话说,听到你对韩总的指责,我很气愤。
我就一个原则:
为众人拾柴者,不可使其冻毙于荒野。
他是公职人员,有些话不好意思说,那我就必须替他说。
你们说中影厚待《环太平洋,却对艺术电影不屑一顾。
我替韩总问问,艺术电影对电影产业有什么推动作用。
是能促进影视技术的发展?
还是能催生新的电影技法?
能创造就业岗位?
又或者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艺术电影除了能表达导演那一点卑微的个人想法,什么作用都没有。
我说句难听的,日本av起码还带动了录像带和dvd市场的繁荣呢,艺术电影有什么贡献?
你们只会迎合西方,拍很多落后的地方,找所谓的人性。
这样的电影,即便获奖也是向世界传达的错误的信息。”
张辰真是什么难听说什么,王小帅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张辰的大道理一套又一套,和他比起来,自己简直就是没文化。
倒是有一名记者问道:“那张导,国内的艺术电影就没救了吗?”
“当然不是”
张辰缓了缓:“冯小钢导演说过,导演就想是厨子,电影则是他做出的那道菜。
既然是厨子,那厨艺必然有高下,有做的好吃的,就肯定有做的难吃的。
怎么办,也简单
一种食物难吃,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
一是不吃
二是改进做法,将它做的好吃
这道理很浅显吧
不是一定要把电影拍的让人看不懂才叫艺术电影”
张辰恨铁不成钢。
电脑前,正在观看新浪直播的冯小钢口中不自觉冒出一句‘妈卖批’,我是说过厨子这话,但怎么从你嘴里说出来就好像为你站台一样……
张辰这么一通说,媒体记者们倒是真的对《环太平洋期待起来,张辰的做法,简直就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拍电影。
同时也有人为第一部国产科幻片担心:“张导,《环太平洋真的可能赔本吗?”
张辰马上换上另一幅笑脸:“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我给大家讲讲为什么”
“先说国内市场总量。
02年,全国的总票房是8个亿,03年涨到了10个亿,04年刚才那位记者朋友说了,是15个亿,05年变成了20个亿……
按照这个增长趋势,大概每年25%50%,我们取个平均值,就算35%好了,那么今年的总票房大概在27亿左右,06年可能就是36亿,07年可能是48亿,08年就是52亿……”
张辰说完,等待下面的反应。
果然,记者们一片喧哗
不算还好,张辰这么一算,下面的人立马就坐不住了。
02年才8亿,08年就52亿了,接近600%的涨幅
张辰是不是想的过于美好了?
“连续6年百分之三十的涨幅,这也太夸张了?”
有人忍不住问道。
张辰打个响指:“问的好,正常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但我要告诉你的事,这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因为票房总量增长的背后是院线和电影院数量的增长,荧幕的增长……”
“2002年我们进行院线改革,建了11条跨省院线,19条省内院线,这些院线基本都是以前老电影厂旗下的电影院,属于国有资产。
经过统计,年底全国共注册35家院线,加入院线的电影院有1024家,银幕数总共1843块。”
“2003国家广电总局、商务部、文化部第 21号,多部联合颁布《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这项规定自04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而在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影院和电影院线等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投资参股电影制作发行放映领域的国有文化企业。”
“在这样政策的支持与鼓舞下,万达院线于04年初正式成立,成为我国第一条完全由民营资本主导的电影院线公司。”
“此后,民营资本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