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遥换下华服,着了身繱犗色的素纱,简单的编发没有任何钗环。在府衙门口,一碗粥一个馒头的分发给灾民。
她笑意盈盈,温暖的对待每一个前来领粥的人。
“姑娘,我能多拿几个馒头吗?后面还要吃饭呢。这一个不够呀。”
“大婶,你放心。我们从今日起施粥半月,你每一日都可以过来领馒头。”
“那半月之后呢?”大婶担心的问。
“大婶,你放心。朝廷已经在解决问题了,半月之内你们的生活就会慢慢恢复正常。”
“姑娘你说的话是真的吗?在你之前也有人说要施粥十日结果只到两日。”
“是啊。”众人议论着。
“大婶,你相信我。这是朝廷的旨意。”
“朝廷?”身后的大爷疑问着。他(她)们对朝廷似乎不那么信任。
“我们如何相信你。”很快人群开始议论纷纷。
傅遥见势不妙,赶紧安抚。没有民心,朝廷用何立足?
“诸位,诸位请莫要着急,我是霄王妃。我今日所说皆为陛下旨意。陛下很是挂忧你们。这次我和霄王殿下奉旨前来,不仅带来了粮食解决温饱,我们还会修缮你们的房屋,解决你们洪灾之后的生计问题。请你们相信我们。”
“你是赵家姑娘。”这时人群中有一人认出了傅遥。
“是。我的舅舅正是春半书院的致远先生。”
“阿遥。”
傅遥随声音看去,是舅舅到了,还有舅母。
“舅舅,舅母。”赵襄以眼神示意了傅遥,舅舅来了。舅母用自己的大手握住傅遥的小手去以思念。
“诸位放心,朝廷正是知道了你们的遭遇。所以特派霄王殿下和霄王妃前来督查。”
“既然是致远先生和他侄女说的话,那我们信。”
傅遥此刻是有人撑腰的孩子了。
“我赵家世世代代都生在扬水郡,长在扬水郡。这次洪灾我春半书院会倾其所有的捐款,捐物,和大家共渡难关。”
听完此话的百姓,立刻跪了下来。
“多谢致远先生,多谢王爷,王妃。多谢龙恩。”
施粥过后,傅遥引舅舅和高棠见面。
“赵襄见过霄王殿下。”舅母跟着舅舅一起向高棠行礼。
“先生,夫人。不必多礼。”高棠前去扶起赵襄。
“先生乃是天下文人心中老师,高棠敬佩已久,日后与夫人可免行礼。”
“赵襄与夫人乃普通百姓尔。免行礼节是殿下的宽厚仁德,但赵襄不可不照礼仪行事。”
“殿下,还是按照大月朝礼仪行事。”傅遥语。
“好,按照礼仪。”高棠语。
………………
之后傅遥随舅舅,舅母回了春半书院。
书院学生和家中仆人,都在抢修书籍。
“舅舅,这些书籍受损严重吗?”
“底下的书籍全部浸湿,有的随洪水不知漂向何处,有的被救了回来但字迹已模糊,等晾晒之后看看能修复多少。书楼上面的书籍因为放得高都幸免于难,等出太阳的时候晒晒就好。”
“今年夏季的雨怎么这么大,我在扬水郡待了那么多年都没遇到过这么大的雨。”
“今年的雨没有往年的大。”赵襄若有所指。
“雨势不大为何冲破了堤坝。”
“霄王会告诉你的。”此刻傅遥觉得自己对政治的弯弯绕绕了解的还是太浅了。
傅遥看见远处有许多穿着兵服的人,搬来了许多修复楼阁的工具。
“那些是霄王殿下派来的,书院被洪水侵蚀需要重修。”赵襄解释着。
“阿遥,如今不爱喝这蜜茶了。”钱瑛问。(舅母名。)
傅遥将茶盏捧起,“爱喝的。”
赵襄知道,他早已从那些信中洞悉。他的侄女已与从前不同了。
………………
深夜,高棠一人在书房气恼。
傅遥也是睡不着,看见书房的灯还亮着。想着白日舅舅说过的话,便走了过去。
高棠听见了傅遥的脚步声。抬头过去,二人双目相对。
“殿下,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
“你看看。”高棠将各县商户粮食价格单子递给傅遥。
傅遥接过,打开。越看越气。
“朝廷运来的粮食只够十日。剩下的必须要从这些商户手中购买,我本可以用朝廷的名义统一价格收购。可我素知他们的品性,便派了人装作别县的粮商去问价。粮食的价格居然比平时翻了十倍。”
傅遥怒合账单。
“若是殿下走了,这些个丧尽天良的,那些百姓怕是要受苦了。官商勾结,那些赈灾款最终还是会以这种方式被贪了去。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殿下想好了吗?”
“我会以彻查此次扬水郡洪灾中贪污修建堤坝款以及朝廷赈灾款一事,给他们施加压力。”
“那三座堤坝去年才大修过,舅舅和我说今年夏季的雨势没有以往的大,不知为何堤坝决堤引来了洪水。原来是这层意思。难道底层老百姓的命就不是命吗?”
“这世间,最复杂的就是人的贪心。”
“要彻查,一定要彻查。即便我们走了,也让他们不敢在粮价上做手脚。不仅如此,还应该让他们大出血才是。他们搜刮的民脂民膏多了去了,多少得吐出来点,捐款捐物一个都不能落下。”
“你愿意帮我吗?”高棠问傅遥。
“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