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兄长在上,女儿离家数载,甚以为怀,今渐有所成……”
谢杳猛地放下笔,将刚写好的信团成一团,扔到一边。
棠梨站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
疾风骤雨席卷而来,砰的一声,毫无预兆地将窗子吹开,桌案上的信纸如风吹麦浪般上下浮动,像是要随风起舞。
棠梨快步走过去,打算将窗子关好,她不经意瞥见远处的人影,定睛一看,欣喜地喊道:“小姐,太子殿下来了!”
谢杳闻言起身,往窗外一望,待确认来人是谁后,小跑了出去。
元序见谢杳出来,连忙上前去迎,默默将伞面向她倾斜,确保她不会被雨水淋到。
“怎么这么着急?淋到雨该着凉了。”元序抬手拢了拢谢杳的斗篷。
谢杳狡黠地笑着摇头,指了指头顶上的伞,“淋不到。”
“你兄长的信。”元序从衣衫中掏出一封信。
谢杳接过信笺,上面还留有余温,长安城这般瓢泼的大雨,竟一点也没打到信上。
“兄长祝我生辰吉乐。”谢杳面露喜色,又陡然一变,语气低沉,“信上说,我的及笄礼,他们来不了了。”
元序从袖中掏出一个月牙形的玉佩,在谢杳的眼前一晃,少女面露惊喜之色,缓缓展颜。
“这是姑姑给你的生辰礼,夜光石做的。”元序暗暗松了口气,幸亏他多问了姑姑一句,这才想到这个折中之法,使她不至于太过难过。
“昭昭可想出宫?”元序轻声问道。
“殿下为何突然这么问?”谢杳恍然发觉,自己竟不知从何时起习惯了在宫里的生活。
元序意味深长地摇了摇头,没再出声。
***
朔光十五年雨水节气清晨,福公公携圣旨来到安乐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谢氏有女谢杳,毓质淑慎,才德兼行,有安正之美。今贺其及笄,特赐金步摇一双,金镯一对,绫罗绸缎百匹。即日出宫,暂居谢府,待择良辰完婚,钦此!”福公公笑意盈盈,“太子妃,接旨吧。”
“臣女谢杳接旨,谢陛下隆恩。”谢杳接下圣旨,福公公虚扶起她,向她道贺。
“福公公,可否容我陪太后娘娘用完早膳再出宫。”谢杳言辞恳切。
福公公轻轻点头,施礼离开。
慈宁宫内,太后拄着下巴,面色不悦。
“皇祖母多少吃一点吧,明日谢杳就不能陪您一同用膳了。”谢杳柔声劝道。
太后抬眸,眼中满是不舍,她拉着谢杳走到妆奁旁,拿出一只红翡玉镯,给谢杳戴上,制止住谢杳推拒的动作,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是阿序母亲留下的。”
谢杳愣怔在原地,垂眸盯着腕上的镯子。
“杳杳,皇祖母愿你前路顺遂,平宁无忧。”太后笑中带泪,轻抚过谢杳的脸颊。
“谢杳拜别皇祖母,谢皇祖母这些时日的照料,您要好好保重。”
谢杳眸光闪烁,跪地叩首,缓缓起身走出殿外。
踏出慈宁宫宫门的那一刻,她回头望向这片方寸间的天地,心中感叹:其实,她一早就知道自己不会在宫中待太久,可逝者如斯,转眼已是两载春秋,这里承载了她太多的回忆,难以忘记。
谢杳闭目凝神,整理好情绪。这座宫城不知不觉间困住了很多人,如今能够离开,本是幸事,何故伤怀?人生在世,难免别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人生何处不相逢,只要怀着这样一份心愿,就总有再相见的那一日。
承天门前,一辆装饰华贵的马车停在门边,似是在等人。
“苏侍卫?”棠梨眼尖,率先认出了驾车的人。
谢杳展颜,脚步轻快地上了马车。
“殿下果然在!”
元序望着眉目含笑的谢杳,也不自觉露出了笑容,“皇祖母命我来送你。”
“哦。”
元序忍俊不禁,“纵使皇祖母不说,我也会来送你。只是那样的话,父皇又要派好几倍的耳目来监视你了。”
谢杳叹了口气,“我这及笄礼是不是办不成了?”
元序狡黠地摇了摇头,谢杳看出了他的不对劲,几番逼问,他都守口如瓶,愣是一路憋到了谢府。
谢杳掀开车帷,待看清府门口的人时,三步并作两步跑下车,扬声喊道:“阿娘!”
母女二人都激动万分,紧紧握住对方的手,问长问短。元序识趣地跟在谢杳身后,没有出声打扰。
“殿下。”高晏余光一瞥,认出了元序,向他施礼。
“将军。”元序回以晚辈礼。
高晏闻言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之意,“这称呼还真是很久没有人叫过了。”
“您是江宁侯夫人,亦是大晟的飞燕将军。这一点,江南的百姓不会忘,大晟朝堂也不会忘。”元序目光诚挚,语气坚定。
高晏眼波流转,心下感叹:不愧是太子,此等气度,天下难寻。这长辈之交牵出的一纸诏书,倒是为昭昭择了个好姻缘。
“我们快进去吧。”谢杳出声提醒。
谢府内里焕然一新,一看就是被人精心布置过的,正厅内谢弈月和顾怀川相对而坐,见来人纷纷起身。
“昭昭先去换衣服吧。”高晏拍了拍谢杳的肩膀。
谢杳会意,向众人见完礼,快步走向厢房。待她再出来时,换了一身藕粉色镶银丝的苏缎长裙,上面绣着桃花纹样,华贵非常。
“今日,小女谢杳行及笄之礼,诚邀各位见证,高晏在此代江宁侯府谢过诸位。”
高晏居于主位,扬声致辞。顾怀川与谢弈月对坐在左右两侧,太子和定远侯府的小侯爷陆琼宇分别站在顾怀川、谢弈月的身后。
谢杳仪态端庄,稳步走进正厅,她环视厅内,瞪大了眼睛:阿宇?他竟也来了长安!
谢弈月见状,唇角微扬,向谢杳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不要分神。
谢杳心领神会,收回目光,待走到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