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松,并且给予了这个厂最大的支配权和话语权,这才让这位大神过来这里工作。
“梁总,我过来也不和你客套了。”
“我长话短说,现在高瓴科技遇到很大的芯片制造问题,我想您是应该知道的。”
“现在我们需要mate和p系列维持销量,就需要高制程的芯片。。。。”
高怀钧话还没说完就被梁孟松所打断,“高总,有句话我不得不提前说,高制程的芯片,我可以认真做,但是不是短期之内可以做得出来的!”
“这个东西不是喝一杯伏特加,想喝多少就喝多少。”
“我们得考虑稳定性和良率,考虑机器的可持续性和人员的水平匹配。”
“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现在最先进的7nm,让我在一年之内做出来。”
“不好意思,我办不到!”
梁孟松直接回绝道。
开玩笑。
一年之内直接从20纳米制程火箭反射式的上升到7纳米,神仙也做不出来!
如果高怀钧硬是要他敢,他就直接辞职。
他这种靠技术吃饭的人,而且还是在三桑工作过的。
现在身家早就过亿。
财富早就自由了!
他为什么答应说客,来高瓴工作?
梁孟松的毕生理想就是打造一个超越台及电的oundry,梁所追求的就是把台及电踩在脚下,10年之内与台及电平齐乃至于超越。
这个东西,只有高瓴高怀钧可以答应他!
三桑电子虽然现在也很强大,但是早早就退出了华国市场。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家公司的潜力其实已经到顶。
现在华国是高瓴科技和中为在进行大对决。
而中为没有台及电那样的自营制程厂,唯一符合要求的,只有高瓴!
而现在,高瓴不仅仅有电子科技,还有汽车工业,这两者都是吃芯片大户,单单靠着自身的需求,就可以完成内循环,实现先进制程追赶台及电的梦想!
更有甚者,现在台及电已经是无法给高瓴科技提供先进制程芯片了。
这也就是说,以后只能是高瓴自己来自供芯片。
如果高瓴以后手机产业横扫世界,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把台及电这个仇人给狠狠踩在脚下?
想到这里,他都不由得热血沸腾!
但是,现在高瓴因为被自裁,所以让他无脑加速研发进度,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算他想24小时拼命加班,但是也满足不了要求啊。
高怀钧不由得摸了摸鼻子,感觉到一丝不适应。
在高瓴,哦不,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很久没有人敢这样和他说话了。
甚至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他看到的,只有笑脸!
“在缺少设备厂商的支持下我们希望高瓴芯片厂能尽快拉通n+1的线,虽然这需要成千上万工程师的努力,但是这是我们的一大最低需求。”在一旁的高瓴芯片的李宗霖忍不住插话道。
现在高瓴被自裁,最慌的就是他了!
高瓴芯片在他的建立之下,实现了0到1的蜕变。
但是现在,高瓴芯片有被大裁员的风险,把整个高端芯片组全部裁掉。
这是他不可接受的!
所以现在他准备紧急启动b方案,开启高怀钧所谓的堆叠芯片的研制,并已经有了初步的眉目。
但是这需要梁孟松的支持。
如果叠加芯片在一年之后出不来,他自己是知道高怀钧的压力的。
整个高瓴芯片现在就是一个吞噬掉大量资金的巨兽,一年需要吞噬掉大几百个亿的资金。
这高怀钧一扛不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他自己都觉得,这不容易扛得住!
“堆叠芯片?你是想要14纳米的制程芯片?”梁孟松在一旁问道。
李宗霖连忙点头。
他忙解释这个所谓的堆叠芯片是怎么玩的。
先说功耗方面,14nm芯片原本的功耗就远比7nm大不少,何况是整整两颗,要想让这两款叠加的14nm芯片的功耗达到7nm水平的办法只有一个:降频,但要降频到什么地步才能正常使用呢?
这个就需要梁孟松这边和他们一起water一批出来之后,才知道要降频到什么程度。
其次是性能,在同等功耗下14nm的性能只有7nm的一半不到,想要让14nm芯片达到7nm的水平就必须功耗翻倍,同时还得进一步扩大芯片面积才能塞下更多的晶体管这已经脱离了芯片发展规律。
按照之前的测试7nm芯片的功耗在7w左右,想要达到7nm水平的14nm功耗就得提升到14w,两颗一叠加就是28w,先不说烫不烫手了,梁孟松自己都担心这个功耗会直接把主板给烫融化了。
所以在拿出这项技术的前提是解决叠加芯片的散热问题,这终究是一个技术创新问题。
这玩意儿,你们确定要做?
不过,梁孟松的眼睛却是慢慢亮了起来,双芯叠加的方案更像是双核cpu的解耦化方案。
但是这个东西,做起来,很有挑战!
也拥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可以玩,这个技术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先进的显存就是几个ddr和gpu三维封装在一起,配合gpu做大规模的并行计算,带宽大,性能高。你说的这个双芯叠加,估计就是想用这个技术,然而14nm堆叠超过7nm。”
“不过功率排热是一个大问题!”
“这不是制程板块可以解决的。”
“你需要认真想想怎么让它在高强度使用几个小时的手游后不要发生手机发热,甚至是爆炸,你懂我的意思吧?”
说着梁孟松挑了挑眉。
在场的所有人此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