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兴全都在项目研究基地这里,指导几个分项研究小组。
在谢广坤和刘凌川以及赵伟峰的带领下,这些研究人员已经是将理论部分给吃透的差不多了。
再加上苏兴全这里时不时的进行一些引导,三个分项小组都对各自负责的部分都有了研究思路。
尤其是谢广坤这里,就连接收机的草案都已经搞出来了。
虽说距离能让苏兴全满意的程度还差了不少,但就整体进度来说,已经是相当迅速了。
当苏兴全将他们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给指出来,再提供了新的思路后,想来,很快便能设计出合格的接收机来了。
而刘凌川领导的集成电路小组,以及赵伟峰负责的信息处理小组,他们的进展同样的令人满意。
虽然,也都各自的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最起码,他们是已经有了正确的设计思路和方向。
而且,在苏兴全的刻意引导下,他们的这些思路和方向,和他脑中存在的成品脉冲多普勒雷达,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这个结果,已经是让人很是满意了。
原本苏兴全以为,设计部分,至少需要两到三个月之后,才会有初步的结果。
但现在看来,应该是用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如果按照这样的进度进行下去,一切都进展顺利的话,用过了多久,初步设计这边就应该差不多完事了。
之后,就可以进行初设评审了。
而后,再用上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完善这个初步设计,形成最终的完整设计。
等到完设评审通过后,上面就会按照相关的图纸,对零部件进行生产,而后便能组装通电测试了。
要是一切都顺利的话,恐怕用不了一年,到今年的十月份左右,国产版本的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就能真正的面世了。
一旦我们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装备到我们自己的战机上。
所产生的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
首先,必然是极大的提升我们战机的战斗力。
虽然在短时间内,由于整体科技水平的限制,还无法全方位的追平和超越欧美等国的先进战机。
但是,最起码的,也有了和敌人同等对峙,平等拼刺刀的机会。
不必像是后世的某些阶段,我们整天想的都是极限八换一!
而这个八换一,不是说八架战机换人家一架战机。
而是因为,人家的战机只有八发导弹。
我们是用八架战机,以及八个活生生的飞行员的生命,去换一个开火的机会。
而且,只是一个开火的机会而已……
所以,等咱们自己的战机装备上,脉冲多普勒雷达装备后,即使还是暂时打不过。
但用来保护我们自己的领空、领海,不让敌人肆无忌惮的随意践踏,还是没问题的。
而在这之前,由于我们的战机不能够全天候的作战,经常的受到外部挑衅。
如果新的雷达列装,这个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其次是,可以极大的解决科研资金。
一旦这款雷达能够落地,并经过实战检验的话,眼下国内其他研究机
构正在研究的那些单脉冲的雷达就失去了意义,项目必将会被叫停。
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出大量的科研经费,节约下来的资金,就能上马新的项目,可以让国内在雷达研究方面,少走不少的弯路。
更重要的是,一旦脉冲多普勒雷达研究成功了,苏兴全以及整个育种项目,包括方文山那里,说话的时候,腰杆子可不要太硬。
那个事后,他也可以放手向上面要人要钱,来研究其他的更加先进的雷达了。
想想他脑海中,种花家雷达发展史上的那些个先进的雷达,要是一旦面世,并能装备到我们的战机和战舰上。
什么特么的大漂亮,还敢撞咱们的飞机,还敢炸咱们的大使馆?
还敢来咱们的领空,领海耀武扬威,揍它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