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和冯裤子两人,从钱度这边搞到投资后,风筝剧组迅速组建。
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便筹备去哈尔滨寻景,这次林汝执导,赵宝刚监制,编剧除了郑晓外,还有一个钱度没见过的中年人。
出发前在艺术中心开了一个座谈会,钱度自己作为小说原作者,自然而然受邀参加。
他原本以为没什么认识的人,没成想之前参观电视艺术中心时打过招呼的还挺多。
王硕自打绝了做生意赚钱的念头后,一心扑在文学创作上,几乎每年都有作品发表在收获,钟山和人民文学上。
这家伙跟着冯裤子过来凑凑热闹,见钱度的眼神有羡慕,有不屑,同样亦有敬意。
羡慕的是手里的作品能改编成剧本,放电视荧幕上让全国观众了解欣赏,电视剧只要播出,片头就会有自己的名字滚动出现。
不屑的点在于他现在的文学成就比钱度高多了,是实打实的文艺工作者,作家协会邀请了好几次,愣是拒绝不逊进去同流合污。
不过对上钱度,还是老老实实跟着冯裤子,主动伸手喊了声钱先生。
起码钱度在商业领域水平高他太多了,自己开个烤鸭店,做个小饭馆,赔的差点连苦茶子都不剩。
人家见西游记剧组有困难,两百万说捐就捐。
冯裤子前两年在他耳根都快碎叨出茧子来了,电视,冰箱,洗衣机,沙发,在他没钱的时候,这里面随便一件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就是现在家里用的,都是这个人旗下家具厂的产品。
单就这一点,钱度就比他牛逼。
导演林汝和监制赵宝刚主动上前跟钱度打招呼,搭了几句话。对于这位小说原作者外加投资金主,脸上的热情劲儿是实打实的。
冯裤子在这部电视剧里依旧担任美工设计的工作,不过整个人跟条泥鳅一样滑溜得很,四处偷师学艺。
钱度跟着热闹了热闹,看准时机起身告别开溜。
剧组演员导演编剧碰头开会,他原先也只是在网上见到过,难得线下参加还是以一个创作者的身份。
人家电视艺术中心邀请,自己说什么也得给份面子,再者等过个几年,不管是在这边办影视公司,还是让光禾来这边合作拍摄,认识些人总归是有好处的。
五月十四,母亲节当天。
韩子童带着生活报第一份报纸,早早回家和钱度碰头。
“蛋糕拿上了没?”
“冰箱放着呢,六十寸的,巧克力奶油,上面又让放了一层草莓,中间还写了字儿。”
一家子锁门上车,直奔老丈人家。
钱度要给韩子童过人生第一个母亲节,后面俩人一合计,干脆去老丈人家给丈母娘也捎带上。
他是没什么意见的,也不能有啥意见,跟媳妇儿议论丈母娘的不是,是天下第一大忌讳。
好在可以蹭一顿饭,省的家里生活做饭了。
傍晚天际的晚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散,火红的余浪烫红了卷云。
到家的时候,韩子义一家已经早他们一步到场。
刘文娟喜不自收,先是抱起外孙,又瞅着钱度手里的蛋糕:“哎呦,买这玩意儿干嘛,快进来快进来。”
“哥,嫂子。”
脱外套的功夫,钱度跟韩子义两口子打了声招呼。
韩子义和吴淑芳俩人有一儿一女,哥哥叫韩泽,妹妹叫韩玮,俩小孩儿相差能有五岁。
韩泽看见钱度,脑子里瞬间回忆起这是过年压岁钱给最多最狠的姨父,喜滋滋的上前喊了一声。
钱度抱了一下,故意笑道:“好家伙,这才半个月没见,怎么胖这么多?”
“我饭量大!一顿能吃四个大肉包子,一盘儿菜和一碗粥!”
哈哈哈....
这小子听着声儿,又麻溜翻书包,拿出在学校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
母亲节送给母亲的一张贺卡,上面有图画,更有送给妈妈的一封信。
一家子在客厅热热闹闹的,刘文娟那嘴从钱度一家进门开始,咧着就没合上过。
韩忠胜回来后,灶台上的火力加大,大火收汁儿,菜摆盘上桌,蛋糕点上蜡烛,给三个妇女一起过母亲节。
生活报今天第一期报纸正式排版出炉,明天出售,饭前的空当,韩子童拿出来先递给韩忠胜瞅了两眼。
为了能打响名声,她和尹沁在这上面没少花心思。
一份报纸如何能有销量,重点还是在于内容质量上过不过关,能不能留住读者。
这玩意儿在钱度看来,就跟写小说一样,内容必须有勾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关键是还得养成每期追读订阅的习惯。
所以办报纸不能做流水账,每一期,每一版都得有实打实的新闻。
报纸头版就是孩童失踪和拐卖儿童的舆论大标题,洋洋洒洒一千多字,由浅入深,最后再提出几点建议,进行社会呼吁,字体加黑,一眼能注意到。
拐卖儿童之后,紧接着就是菜市场菜贩在秤上做手脚,欺骗消费者,赚黑心钱,旁
边附带着一大一小两张彩色对比照片。
还有葛庭怀葛老头儿管着的大棚种植,新下篮的黄瓜西红柿,每天下午四点到六点在西城门摆摊。
五月份正常情况下,黄瓜和西红柿还是没熟的青瓜蛋子,这会儿就是独一份。
钱度做了个中间搭桥人的作用,让其在上面打了广告。
大大小小一共六个新闻,全是切合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报道。
韩子童对自己的报纸很有信心,韩忠胜看完说了声不错,来自老父亲的认可,让她更是欢喜。
“爸,你回头去上班,在单位安排一下,每期都订我们的报纸。”
“行行行,你可得好好做...”
等他们看完,钱度反而是最后看的,两台海德堡印刷机现在估计还在大西洋上飘着呢,运到京城怎么也得半个月的时间。
报纸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