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1982开局一套四合院> 第263章 关关难过,关关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3章 关关难过,关关过。(3 / 4)

身就是熟人。

要是换别家报社记者门儿都进不来,韩子童和尹沁,林一达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说备受瞩目,是因为今年出席年会活动的领导很多,而且大的离谱。

刘部依旧是老样子,只不过两鬓的头发一年比一年白,好在没有地中海的危机。

钱度王超奇林一达亲自接待,年会讲话是必不可少的,后世是没人听,他们现在这情况是台下的职工听的一个比一个认真。

公司全体员工工资上调15%已经够皆大欢喜了,后面的奖金福利,还有摆在一旁跟山包高似的大小纸壳子,里面可全是家用电器!

林一达每说一句话,台下的掌声就会淹没台上的声音。

没有临时演员,全部情真意切,发钱时的掌声更是震天响。

三百个三千,余下的奖金大小不一,但同样惊人。

更别提那价值几百万的电器,抽抽奖就给发下去了。

钱度挺高兴的,抽奖的时候,更是临时往里塞了一套价值六万块钱的楼房名额。

最后竟然被安保科的一个年轻人抽中,茫然过后欣喜激动的表情,被顺利拍进了相机里。

参加年会的领导心里一阵感叹,林一达钱度他们没有只想着把钱赚进自己腰包,而是惠及职工,这是他们赞赏的。

就这种年会的热闹程度,整个京城都找不出第二家来,哪怕想宣传效仿也没招儿。

年会开完,还有年终福利,猪肉一人三斤,再多就不行了,职工太多,肉联厂的猪都得从外地收。

最后在食堂吃完饭,年会才算进入尾声。

韩子童

尹沁留下采访林一达,钱度跟着刘部去了工业部。

俩人关系处的也不用太过拘谨,钱度倒是头一次做现在的奥迪100,这玩意一汽产了一百来辆,全被官家收了。

他就是想买都买不着,舒适度自然跟银刺劳斯没的比,可这车放现在,能坐的可不是有钱就行。

刘部看了钱度一眼,见他在扫视内饰,笑道:“这车你觉得怎么样?”

“挺好的,起码有空调暖气。”

俩人在路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回单位进了办公室。

秘书熟络的泡茶,可人已经不是原先的李建军。

“李秘书呢?”钱度接过茶水随口问了句。

“一个人想要成长,不能一直待在舒适区,我让小李去胡建了。”

下放发展了呗。

钱度应了一声,屁股刚坐稳当,谁成到刘部也不绕圈子,而是直接语出惊人。

“刚才车你也坐过了,你小子对汽车工业有没有什么兴趣?”

钱度一愣,来的路上还在想,好端端的为什么拉他坐那辆奥迪,以为是有什么要问的,没成想在这里等着自己。

“您是想让我试试生产汽车?”

刘部从桌上拿出几份文件,等钱度接过,才道:“事先说好,不是强迫,主要是看你个人的意愿。”

“你手里的,是咱们国内目前几家长期亏损,已经濒临破产的车企,具体情况呢,要么是内部人浮于事、机构臃肿、领导干部尸位素餐、贪腐成风,要么就是技术员有心干事,可技术壁垒,研发资金每一个都是一道大坎儿...”

钱度看着手里的文件,这哪里是问自己意愿,明显是有备而来的。

鲁省烟汽,晋省大同云冈汽车,基本上都是钱度喊不出名字来的汽车厂,大多前身是机械厂,后面增设的汽车业务。

八十年代国内的汽车市场处于混乱状态,国产车和进口车反差很大,在市场上根本不叫卖。

有的车企也只是在他们本地小有名气,一出省,完全没有竞争力。

刘部继续道:“一家车企,上下少说几百号员工,几百个就业岗位,背后更是几百个家庭,破产是不可取的,可一直亏损,让政府贴钱也不是个办法,有的计划尝试股份制革改,盘活企业活力,我看...”

刘部对此并不看好,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性,汽车工业不是说国企股份制就能有所改善的。

国外的技术封锁,大量的研发资金和生产成本,每一个都是大难关。

“可关关难过,关关过,我们不就是从无到有一步步走来的嘛,现在国内的一汽上汽多是和国外合资,人家出技术,干动脑子的活儿,咱们就在旁边捡些可以捡的着的边角技术,负责车间组装,手里掌握的核心技术少的可怜,汽车工业任重道远,可总要有人扛起来的...”

刘部没有在说话,而是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看着钱度。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他要是再不接着,是不是有点不识好歹?

放下文件,钱度看过去:“汽车可以搞,老实讲对于自己生产一款汽车我还是挺心动的,可我更倾向于自己投资自己建厂做企业,您刚才也说了,这里面人浮于事、机构臃肿...”

刘部见钱度有心,连忙道:“有现成的用,废那个力气干嘛,我跟地方打招呼,你可以出钱收购,人事上自己安排,不过普通职工的就业问题要妥善处理,其余的都好说。”

如果让钱度自己出钱拿地建厂造车,那他拿出这几份文件的意义在哪儿。

说白了,上面优先考虑的,还是国企如果真到了破产那一步,这么多职工的安置问题怎么解决。

不破产,长期亏损不能转亏为盈也是个问题。

钱度口头应下,不过这事儿他得认真对待,年后可能得去实地出差看看。

进入九十年代,国企进入革改大潮,在股份制全面推广的同时,外资进入内地市场的劲头格外汹涌。

外商投资也不再是投资建厂,而是瞄准了收购控股国有企业,渐渐成为一个大的趋势。

九二年香江中策公司短短两年时间里,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控股狂潮,以中外合资的形式,控股了三十多家国有企业。

现在不光车企面临效益差,负债,人浮于事、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