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寒门崛起,从遇上苦逼太子开始> 第560章 好你个不要脸的老家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0章 好你个不要脸的老家伙(1 / 2)

庄墨寒立马就答应下来,还给了陈安之江浙总督府参军之职。

参军说白了,就是总督的参谋,五品的职位,庄墨寒还是有权利任用的。

况且陈安之,虽然乡试之后,就没有再参加会试,但也是有举人功名在身的,任职参军,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陈安之闻言,自然是大喜,朝着庄墨寒行了一礼。

“卑职,多谢阁老赏识!”

庄墨寒略上手段,就将年大有最喜爱的学生,给拉拢过来。

年大有见状,顿时一脸愕然。

宗泽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好。

唐寅则是摇了摇头,看向陈安之的眼神,带着一丝同情。

老家伙,真是太精了。

陈安之也是有些幼稚,三十几岁的人了,被老家伙一忽悠就上头了。

须知,自己身为庄墨寒学生的学生,可是被这老家伙,按的死死的,有事那是真要自己上啊!

然而,两人三言两语,便定了下来,还是你情我愿。

这个时候,事情已成定局。

年大有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恨恨的瞪了陈安之一眼。

想了想,年大有还是朝着陈安之嘱咐道。

“既然如此,老夫也不拦着你了,”

“汝跟着老夫读书二十余年,在桐庐书院足不出户,出去历练一番也好,”

“然,官学之事,事关重大,汝务必尽心尽力!”

陈安之闻言,连忙转向年大有,躬身行礼。

“是,年师,学生知道了!”

年大有摇了摇头,这才看向庄墨寒。

“庄兄啊,安之可是老夫最喜爱的学生,你可要多多提携呀!”

庄墨寒微微一笑。

“年兄哪里话,汝之学生,便是老夫的学生,自然是一视同仁!”

唐寅听到这话,看向陈安之的眼神,更是充满着怜悯。

陈安之却很是高兴,转过身去,更是用心的泡茶。

一时间,屋内的气氛更是和谐。

慢慢的,唐寅便发现了不对。

几个老家,一边喝茶,一边闲聊,似乎方才之事,只是一个小插曲。

要知道,宗泽和年大有可是一直反对官学的,刚才庄墨寒让陈安之专事官学之事......!

唐寅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内心狂骂不止。

“好你个不要脸的庄墨寒,老狐狸,老家伙,老不死的......!”

唐寅用最恶毒的语言,来形容庄墨寒都不为过。

尼玛,畜生啊!

亏自己还为庄墨寒感到不值,偌大年纪,为了官学,不仅被人骂,还被人找上门来当面甩脸子。

好嘛,原来都是一场戏!

或者说,这本就是一场交易!

交易的对象就是陈安之。

老家伙们,看的清楚,官学对后世影响很大,若是办好了,足以流芳千古。

年大有和宗泽,自然也想参与。

恰巧这个时候,庄墨寒感到在江浙二省,官学推行受到阻力,于是找上门来。

三个老家伙,一拍即合。

于是便有了总督府衙外的一场大戏。

这也解释了,马苏身为白鹿书院院长,却没有阻止学生们跟着宗泽去总督府闹事。

可以想见,陈安之进总督府衙门,便是一个引子。

今后,浙省的官学,肯定会留下桐庐书院的影子。

顷刻间,唐寅脸上皮肉,不停的抖动起来,感觉自己的脑仁疼的厉害。

尼玛,给我这玩宫斗剧呢?

《甄嬛传》都没你这么多思啊!

就在唐寅胡思乱想间,一直伏案书写的王伯安,直起身子,朝着桌案上的宣纸吹了吹,然后拿着一叠宣纸走了过来。

“庄师,写好了!”

庄墨寒闻言,点了点头,接过来看了一眼后点了点头,随后递给年大有和宗泽。

两人凑在一起,接力看着宣纸上的内容。

唐寅不由得一脸好奇。

王大个子,自从自己来了之后,就伏案疾书,这是写的什么呢?

过了好一会,年大有和宗泽,这才看完,脸上的表情有些怪异。

宗泽斟酌了一下,这才开口说道。

“庄兄,此官学之策,老夫以为倒也详实,”

“然,官学只到童生之下,此举是否不妥?”

唐寅听到这话,这才明白过来,王伯安给他们的是庄墨寒,新草拟的官学推行政策。

庄墨寒闻言,微微一笑。

“宗兄,有所不知,官学推行,需循序渐进,”

“如今官学初建,便从蒙童抓起,”

“况且,若是官学连童生以上的学子,也招收了,那我大明这么多书院和私塾,又置于何地?”

宗泽和年大有闻言,两人对视一眼,眼眸中带着一丝惊喜。

官学最初遭遇强烈反对,都是书院和私塾,以及一些大家族。

读书人多了,进阶的路上,就多了竞争对手。

然而,庄墨寒将官学只限制在童生之下。

这就避免了冲突,至少双方的矛盾不会那么激烈。

甚至于,读书人的基数多了,那学书院的学生便也多了,反倒是一件好事。

对于某些方面来说,还能达到双赢的地步。

宗泽和年大有,对这条政令,颇为满意。

随后,三人又对剩下的条令,逐一分析。

庄墨寒经过淮县的摸底调研之后,这次的官学政策,比较贴合实际。

每一条政令,都是经过反复揣摩的。

宗泽和年大有,有不解的地方,庄墨寒也一一解释。

最终,十数条政策,都让两人挑不出错来。

宗泽看完宣纸上的内容,不由呵呵一笑。

“庄兄啊,此官学之策,老夫以为可行,”

“然,官学筹建,最重要的,还是银钱,给天下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