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家父是康熙> 第九十一章 百毒不侵(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一章 百毒不侵(求月票)(1 / 2)

胤禑进门的时候,乾清宫的东暖阁里,老四正和川陕总督博霁(jì),吵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

“臣儿胤禑,恭请圣安。”

“起吧。”康熙摆了摆手,说,“你来的正好,他们为了军粮补给的数目字对不上,吵得快把乾清宫的屋顶掀了。”

“别吵了,吵得脑仁疼,各自把你们的意思,告诉给十五阿哥。”

老四清了清嗓子,大声说:“从中原地区运粮进陕甘,运进去十石,只得一石……”

博霁却反驳说:“四爷,您少算了路上的开销,运进去二十石,只得一石粮……”

胤禑一听,果然不出所料,真是算账的问题。

而且,老四真是个军事盲,他在康熙的面前,露了丑却不自知。

以前,胤禑整理户部账册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大类,就是西北的军事开销。

因为,胤禑惦记着将来的兵权,肯定从西北入手,他就格外留意西北的钱粮和物资的消耗情况。

不夸张的说,胤禑的脑子里,西北的军事概况装得满满当当。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此言果然不虚也!

历史上,乾隆发的问,别人都不懂,就和珅答对了,这是他迅速崛起的起点。

若是一般人,直接照实说,也就是了。

但是,胤禑肯定不是一般人。

西北的钱粮消耗账,精通军事的康熙,肯定了如指掌。

然而,康熙为何不当面指正老四的错误呢?

呵呵,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属于胤禑的机会,开了一丝门缝!

老四精通政务,却不懂军事,康熙肯定有所担忧。

若是胤禑帮着老四补足了军事短板,老四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现在,胤禑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老四的面子问题。

当着老四的面,把账算得一清二楚,这不是让老四难堪么?

让康熙难看,都不可能让老四难堪!

只因,康熙的心胸和气度,远胜于老四那个小心眼。

“回汗阿玛,臣儿对西北的军事,几乎一无所知,连舆图都没看过一张,那敢随意置喙?”

真正的大聪明,都知道进退有度。

只进不退,那是棋盘上的小卒而已,迟早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成为主帅的弃子。

让康熙败点兴致,顶多挨个埋怨,或是一顿臭骂罢了。

当众扫了老四的颜面,那还得了?

事关胤禑将来的福祉和权势,胤禑只得让康熙暂时受点委屈了。

康熙深深的看了眼胤禑,又瞥了眼博霁,等视线落到老四这个军事盲身上的时候,他若有所悟。

“都跪安吧。”康熙的情绪,明显有些低落。

胤禑只当没看见似的,把头一低,跟在老四的身后,一起出了门。

呵呵,康熙掌权了几十年,犯了所有皇帝最容易犯的错误,他是一言堂的思维,不善于换个角度,替他人的立场和利益着想。

下午,荣妃的宫里,有个姑姑和人结成对食,却被仇家告发了。

胤禑得知了消息后,主动递牌子,来见康熙。

在乾清宫的台阶下,足足站了半个时辰之久,康熙这才召了胤禑进去。

胤禑心里有数,康熙这是生闷气了。

行礼之后,胤禑先把荣妃宫里的丑闻,详细的禀给了康熙。

康熙面无表情的问胤禑:“如何处置?”

胤禑和荣妃并无仇怨,但是,胤禑和老三肯定是死敌。

“回汗阿玛,没有规矩,何成方圆?臣儿以为,照宫规秉公处置即可。”

康熙点点头,没精打采的说:“准了。”

“臣儿告退。”胤禑只当没看出康熙的异样,说完了本职工作后,就打算走人。

“回来。”等胤禑走到门边,康熙终于憋不住了,冷着脸质问他,“你不是真性情么?”

康熙果然起了疑心!

胤禑却没有丝毫的害怕,坦然自若的说:“回汗阿玛,西北战事乃是国之重事,臣儿不看舆图,就敢妄言,与赵括何异?”

嘿嘿,他早就想明白了,借口也无可挑剔。

要知道,在大清朝,军事舆图都是国之重器,即使是王公重臣,也轻易看不到。

胤禑是内务府的管家,平时更没机会接触军事舆图。

“哼,朕倒要看你狡辩到何时?”康熙高声唤入了梁九功,命他拿来西北的军事舆图,就摊开在了地上。

当军事舆图,被摊开之后,胤禑定神一看,嗨,这哪里是近代军事地图啊,简直是烧脑的捉迷藏游戏嘛。

舆图上,从中原进入陕西的道路,就是一条粗线条,沿途的山啊,路啊,水啊,大河啊,峡谷啊,水井等军事地理要素,统统木有。

就这种十八流都不如的货色,康熙居然藏之如珍宝。

大清后来之败,并不全是腐败和武器装备的问题,根子问题是,完全没把军事问题,当成一门科学,与时俱进的去对待。

胤禑装模作样的研究了很久的舆图,接着发出了灵魂之问:“回汗阿玛,臣儿怎么没有看见险峻的华山和潼关?”

是啊,打仗不看山势走向的么?

康熙深深的看了眼胤禑,这小子一张嘴就问到了关键的节点上。

从中原运输进陕甘的粮食,必须经过潼关之前的风陵渡。

这就涉及到了军事地理常识了,黄河滚滚向东流,到了河套地区,绕了个几字形,遂有黄河百害,唯利一套的说法。

黄河流经延安府的地界后,落差极大的壶口瀑布,把黄河的物资航运,截为两段。

所以,中原的钱粮,进入陕西的唯一通道,必须弃船登岸,人挑马背的翻越潼关和华山一线重山竣岭。

也正因为无法利用船运进入陕西境内,所以,西北那边吃一石粮食,朝廷其实消耗了何止二十石粮食?

必须承认,康熙不是雍正,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