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人道新帝知晓先帝未纳他所言,故要除之以断他后路。他亦不解,于是进未央宫面圣,不料被宫人拦下,只道新帝在为太后侍疾,无暇顾及朝事,诸事暂交于安平公处理。
也就是此时,莫文昌终于明白先帝当日未说出口之言为何了。
三位皇子皆是纯良之人,可若是...外戚干涉朝事呢?
回府后,他私下打听眼下朝堂众人的态度,这才惊觉已有不少人为安平公作用,而余下之人中多为庸碌之辈,难堪大任。
本想将此事告知定王与惠王,不料被安平公派来之人拦下,强制自己尽早离开长安,而来到苍梧后,安平公依旧安插人手盯着自己,这让他犹如折翼之蝶,顿生无力。
这三年里,他数次寻求机会探查长安之事,奈何事与愿违,故而渐渐断了念想。而暗处监视之人得见此景,终是放松警惕,随即离去。
不料定王与惠王这时来了苍梧,还将朝堂之事告知,稍加思索他便猜测此事暗含端倪,于是提议定王寻求一个面圣的机会。
听到此处,宋朝总算知悉了整件事的前因,可他依旧困惑:“此事之中,郡守为何执意于下官?”
莫文昌望了眼宋朝,而后轻笑一声。
“归程,你可还记得我与你夫子曾问过你‘何为官者’?”
“记得。”
“那你可忆起你那时是如何答得?”
“记得”,宋朝颔首,而后开口道:“下官当时答曰:‘为官者,非从己心,当从民心’。”
莫文昌闻言笑着道:“不错,当初你答出此言时,我便知晓你将来定会是位好官,事实上我也并未看走眼,这些年里,你做的很不错。”
见宋朝眼中依旧带着疑惑,惠王这时接着道:“宋县丞,本王与定王兄来到苍梧时尚未有头绪,身边无可堪用之人,朝堂亦无信赖之人,实乃一筹莫展。这时先生告诉我们,玉林县的县丞是位清正刚直之人,我们眼下,需要这样的人,因此你在玉林,见到了本王。”
突然想起什么,惠王复又开口:“至于定王兄,他从未有叛乱之意,故并不愿招揽贤士,他以为你是本王替他招揽之人,因此有些排斥,县丞莫要在意。”
“下官不敢”,宋朝答道:“只是下官斗胆问王爷,依眼下之景,王爷与郡守需要下官做些什么?”
“本王要你去长安。”
宋朝闻言面容未动,只沉着开口道:“去长安所为何?定王并不需要下官相帮。”
惠王失笑,而后道:“宋县丞错了,本王自开始便不是想要县丞相助定王,本王需要的是”,望着宋朝,惠王沉声道:“有为民之官者,立于禹氏朝堂之上。”
宋朝闻言微愣,片刻后回神,开口道:“王爷之意,是要举荐下官入朝为官?”
“不错,宋县丞,本王无需你偏帮定王或本王自己,本王要你,以权之名,守官者初心,护百姓安宁。你可愿意?”
莫郡守同冯佑说让自己入朝为官,此事宋朝是知晓的,可夫子不曾开口问自己,宋朝便只觉不察。以往他从未想过离开玉林,于他而言,处玉林为一县丞,行官者之行,忧百姓之忧,足矣。
是以若是过去,听闻惠王与莫郡守之意,宋朝定是会拒绝。
他并不愿让自己与这世道牵扯过多,唯恐辜负世人,亦不愿被辜负,眼前的日子,他以为很好。
可不知为何,如今的宋朝,听完惠王所言并未心生退意,甚至萌生诸多念头,愿以己之能行世路,以微薄之力存世间,不再企图自卑,不会畏惧艰难,只因他记得有人跟他说信他,要他不要自卑,让他能够平静的开口道:
“承蒙王爷信任,下官不胜感激,是以,宋朝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