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明,在大明建造化肥厂,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
事实上按照朱云峰的构想,他以后做大做强,要搞出一个规模宏大的农业公司以及化肥工厂。
农业公司本身就有种子公司的经营能力,规模大起来之后,他就不需要从县里种子公司弄种子,而是自己就可以经营种子销售。
化肥厂也是如此。
像二次元当中流行的金坷垃就是私营化肥厂,只是后来倒闭了而已。
毕竟不管是干农业公司还是干化肥厂,私营经营竞争非常困难,打开不了市场,就面临倒闭的风险。
而朱云峰不担心这个问题,他的市场不是现代,而是大明。
基本上等他把农业公司做大做强,之后就能顺势建立起各类加工厂,从而为大明输送工业能力。
“总的来说,就是只要我把农业公司和化肥厂做大,那么供应大明就不是什么问题了,以后我建一个全自动化设备,搞个输送带,自动往地窖里送东西,老祖宗你安排人搬就行。”
朱云峰把他的计划详细说给朱元璋听之后,最后才说道:“唯一麻烦的就是那么大的产能,流入市场去了哪里。平白无故消失肯定不行,所以我必须留下一部分产能,想办法自己卖出去,还得报税。根据我在网上查的资料来看,如果只有进项税而没有销项税的话,税务局肯定会查的。”
“嗯,这一点你要想办法瞒过去,切不能暴露了咱们大明的存在,若是让现代人知道可以来往我大明,大明危在旦夕,我也只能移动石碑,切断与你的联系了。”
朱元璋认真叮嘱,耳提面命,这是他最担心的问题。
朱云峰苦笑道:“我也只能想办法瞒,只是这方面我不太专业,可能要去找我老爸才行。”“应该不用麻烦叔叔。”
季赫忽然说道。
“怎么了?”
朱云峰问。
季赫笑道:“你知道国家主要查的是什么?”
“是什么?”
“瞒报产能和偷税漏税啊,所以才有工业大摸底。很多要求环保的工业方面,上面政策要求减少产能,下面为了工人饭碗,只能瞒报,瞒报了就涉及偷税漏税,这样才会有人查。”
季赫双手一摊道:“粮食产业在环保要求方面没那么严,只要求不准焚烧麦秸之类。”
“但我也瞒报产能了啊,假如我产10万吨粮食,报2万吨,这2万吨销售出去了,瞒报了8万吨,不一样会查吗?”
“可你这8万吨没销售啊,如果没有销售行为,是不需要缴纳增值税的,而且农产品有免税政策,甚至可能你那销售出去的2万吨都不需要纳税。”
“原来如此。”
朱云峰这才恍然大悟,还担心多的产能你没法送到市场上消化,被国家查出来不知去向呢。
结果杞人忧天了。
其实仔细想想也正常。
现在农业补贴非常多,除了免税以外,还有各种福利政策。
国家巴不得你多种粮食,不可能打压。
因此在相关的税务问题上放得非常开,甚至压根不查,只要你愿意承包土地种粮食,各项方便之门的绿灯大开。
“而且你现在就算是有部分产能不见了,没有流入市场,你也可以等大明的第二代,第三代产能跟上来,再往现代输送。”
季赫又补偿道:“直观点的表达就是,假如你先往大明输送10万吨留壳的稻米作为种子,大明那边10万吨种出来,先全都留作种子,再全国推广到第二代,这样大明那边粮食产量上来了,再把你这10万吨留壳稻米补上就行。”
“厉害啊赤桑,咱们两个臭皮匠能顶个诸葛亮了。”
朱云峰一听也很有道理,激动说道。
“不止呢。”
季赫得意道:“农业公司生产范围不仅是种地,还有畜牧业和养殖业,你还可以开猪厂、牛场,产出的粮食都不用流入市场,直接当做饲料,自产自销,只要你没偷税漏税,谁会查你啊。”
“要是这样基本就没问题了。”
朱云峰立马对朱元璋说道:“我们一个县肯定供应不了整个大明,但暂时给大明当作种子公司还是没问题。一年供应个几万吨,几万吨种一茬后自留种,应该一两年内就能马上推广到全国,之后以三四年一代的时间重新换种子,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保证大明用得上现代的常规水稻,杂交水稻种子我也给你们搞一些,粮食产量翻倍应该足够了。”
“嗯。”
朱元璋听了他的整个计划,还是很满意地说道:“不错。”
“由于大明初期,经济主要是南方,所以水稻是主粮,但玉米、红薯、土豆之类也得跟上,这些也都会安排。”
“好。”
“那初步计划就是这样。”
朱云峰打算做个最后总结,但想不到词,就看向季赫道:“赤赤,你总结一下。”
“总结就是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在大明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
“说人话。”
“习惯了,习惯了。”
季赫不好意思地道:“就是先以现代产业为基础,为大明持续输送高产作物,来保证粮食产量提升。然后通过现代技术,土法制肥,帮助大明建立起基础的肥料供应。粮食产量提升上来了,大明那边的生产力扩大了,蛋糕变多了,江山就稳固了。”
“好啊。”
朱元璋长舒了口气,叹道:“大明初立,国内天灾不断,或遇雨水愆期,虫蝗并作,并淫雨涝而不收,饥馑并臻,间有缺食而死者,如今总算要饿不死人了。”
那确实。
这句话下半句“可是观其窘于衣食而死者,岂不优游自尽者乎!”。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云峰不由得心中腹诽。
老家伙坏得很。
自己造反成功当了皇帝,上了车就开始焊车门,绞尽脑汁愚弄百姓,让百姓别学他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