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75章 禾下乘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章 禾下乘凉(2 / 3)

好。”

邹婷等人连忙拘谨地打了声招呼。

能随随便便拿出四五千万给晚辈创业,老先生家大业大啊。

“嗯。”

朱元璋自有上位者的威严和气质,微微点头,光站在那里,就有强大的气场。

说句实话,气场这个东西是虚的,但气质这个东西却是实的。

奢华而又内敛的服饰,从容淡定的表情,不是装腔作势就能够体现出来。

因而哪怕只是轻点下颌,并没有太多的回应,也让邹婷等人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觉得十分荣幸。

“是邹总经理吗?”

就在这个时候,研究院的大门缓缓打开,几个人走了出来。

邹婷连忙上去跟为首的人握握手,然后介绍道:“周主任,这是我们董事长的大伯,也是公司投资人,朱老先生,这是我们公司季总。”

“朱先生,季总,这是高科集团研究院的周主任。”

“你好你好。”

季赫上去礼貌地握握手。

周主任原本还想和朱元璋握手,但被朱元璋看了一眼,略显心悸,觉得对方似乎并没有想与自己握手的意思,就熄灭了这个心思。

“朱先生、季总、邹总,来,里面请。”

周主任热情地招呼。这次云峰集团过来,其实就是要为五千亩土地的种植进行农业技术服务。

如果算上配套的种子、农药、化肥推荐的话,至少得是个数百万,甚至可能上千万的大单,自然让他们十分热情。

毕竟干农业这一行利润不高。

高科集团已经是湖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这一行的顶尖龙头,但即便如此前几年才扭亏为盈,去年一年的净利润也不过两亿。

要是能把这样的大单长期合作下去,一年能为公司带来的利润是非常大。

因此以前这样的业务都是下面的业务经理来做,现在则是直接由研究所的二把手出面,就是想把大单留下。

“我们高科集团主要经营的是以水稻、玉米、蔬菜为主的高科技农作物种子、种苗的生产、加工、包装、培育、繁殖、推广和销售。”

周主任边进去边介绍道:“除此之外,还有新型农药、化肥的研制、推广、销售,农副产品优质深加工及销售;以及提供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及成果转让、农业技术咨询等。”

众人进入研究所一层大楼,左右两侧有公司介绍以及各种优选种子介绍,而其中最显眼以及最重要的,就是放在大厅中央的一个雕塑。

雕塑旁边还竖立着一块介绍牌,上面写的是公司的名誉董事长,那位造福人类的农神。

“贵公司需要农业技术服务的话,我们还有相关的配套服务。有专门的技术团队会帮助你们进行技术相关的难题解决,这些团队可都是他老人家的学生。”

周主任目光有些缅怀地看了眼那雕塑。

农神已经离开他们好几年了,但他的事迹和对国家的贡献,却让人永远不会遗忘。

邹婷微微点头道:“高科集团的实力我们自然清楚,袁老的遗志能有人继承就是最大的幸运。不知道贵公司目前有种植的试验田吗?我们想亲眼看看。”

“有的。”

周主任笑道:“湖南的气候条件不支持三季稻,但我们有温室,一年时间里水稻种植都没有停过,请跟我来。”

说着他带着众人穿过研究所,从研究所后门出去之后,就看到了大片试验田。

这些试验田一眼看过去,恐怕足有数百亩之多。

据邹婷调查的资料,高科集团光在宁乡一带就有一千五百多亩,在全国各地也都有实验基地,实力还是很雄厚。

“目前我们的新品种两优6264、两优香美、两优4328都处于即将成熟阶段,你们可以来看看。”

周主任带着他们从田埂里过去,来到了一片设施地。

这里有巨大的玻璃温室,连绵近百亩,据周主任介绍,这里不仅有水稻温室种植,还有大量的蔬菜、玉米等培育。

传入玻璃温室,没想到这居然还是双层,外面是个巨大的玻璃层,里面还有一层。

而在第一层摆放了许多仪器设备。

“这是天赫温室,用于水稻育秧、催芽,可以智能控温。”

“这是温室气体采装置,作用于水稻呼吸。”

“这是微喷装置,用于均匀洒水。”

“这是.”

进入温室玻璃棚中后,周主任将各类高科技产品向他们一一展现。

别说朱元璋,就算季赫跟邹婷都听得一愣一愣。

毕竟他们不是干这行的,对于农业的了解还仅限于平时看到的农民耕种,哪里知道如今的农业科技发展得非常强大。

而朱元璋更是十分惊讶,他万万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设备,连屋子里的温度都控制得极为精密。

且.这水稻呼吸又是什么?水稻还能像人一样呼吸吗?

朱元璋心中充满了疑惑。

但他毕竟是朱元璋,倒也不至于一惊一乍,依旧保持着从容的气度。

直到在周主任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第二层温室里。

打开大门,他们入眼看到的是一亩金灿灿的水稻田,下面的稻杆还是绿色的,上面的稻穗却已经结满了果实。

谁能想到在这隆冬腊月,除了广州、海南地区以外,居然还有地方能长出水稻呢?

一行人进入其中,季赫等人看得啧啧称奇。

而朱元璋却是睁大了眼睛,缓缓走到稻田边上蹲下,右手有些颤抖地摸了摸那金黄的稻穗。

‘这’

朱元璋心中十分愕然。

他不是吃惊于冬天还有水稻,而是震惊于这稻穗的大小以及数量。

作为放牛娃出身,自小就是家庭的一个重要劳动力。

在十五岁濠州发生旱灾,让家里的田地颗粒无收,父母兄长先后去世之前,他也一直帮着父母打理田地。

所以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