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失地农民往北方去的越来越多。
如此一来缓解南方愈发严重的土地压力,二来也是解决北方农业、经济、人口疲软等问题。
这个政策由朱标全面主导,称为南人北调工程。
而且不止是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北方地区人口需要补充,同时东北也需要人口填补。
但眼下的问题在于人口不是凭空出现的。
明初户籍人口约六千万,这两年朝廷大力推动户籍制度。
吸纳藏匿在山里的黑户,解放豪门世家大地主藏匿的奴仆家丁,也才让目前户籍人口达到七千多万。
再加上这两年生育率大涨,堪堪不到八千万的样子。
北方很多地方依旧地广人稀,即便朝廷有钱有粮,也难以迅速调动人口,把北方的空缺填补上。
因而朝廷必须要推行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今年开春后,朱云峰又从现代运回新一批稻种,加上持续不断的化肥和农药供应。
粮食多到吃不完。
朱标最近在推行养猪政策,把朱云峰从现代搞来的大批优秀种猪进行繁育,然后分发到各地典农卫的农业站,要求地方农民钱购买种猪养殖。
林林总总,很多事情都让朱标忙得焦头烂额,不管是教育、农业、经济、工业,各方各面,他都在处理。
唯有老朱稍微清闲一点,不过也清闲不到哪里去。
因为这两天他在杀人。
短短三四年时间,大明的国力爆发性增长,朱标推行各种政策,以刺激经济和工业发展。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官员贪污腐败问题的产生。
这两年官员的工资也是在上涨的,不止是足额银元发放,还有米粮以及职田。可以说哪怕你就算是当一个九品小官,一家人也是衣食无忧,跑步进入中产阶级没什么问题。
而上层的官员工资更高。
一个正一品官员每个月光银元就有180枚,俸米540石,加上职田以及其余赏赐,一月薪资够这名官员在南京买栋豪宅,雇佣几十个家丁,过奢华的生活。
虽然比不上宋朝那么夸张的地步,但已经相当优渥,特别是银元代替了宝钞,保证了手里的钱不存在贬值。
然而人心如沟壑,填不满。
纵使工资俸禄不低,面对这些年朝廷如流水般发放下去,用于搞基建、修桥铺路、建设工厂、水利设施、赈灾等等销的钱粮,还是有官员忍不住伸手。
除此之外,官商勾结,谋取私利的事情也屡屡发生。
这无关于吏治做得怎么样。
吏治做得再好,只要还是人当官,面对手中的权力以及心中的欲望,腐败就永远会不断滋生。
区别只是多与少的问题而已。
但显然在洪武朝搞贪腐那纯粹是嫌自己命太长。
老朱此刻在自己书房内,每勾一笔,就是一个官员的小命没了。
正在这个时候,朱标从外面进来道:“父亲。”
“嗯,怎么了?”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毛笔,抬起头问道。
朱标说道:“高丽使者来了,说希望求见父亲。”
“呵呵。”
朱元璋想了想,冷笑一声道:“让鸿胪寺去见他们吧,小小高丽,还要朕亲自接见吗?”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当年北元强大,需要联合周边国家,所以他派出使者想拉拢他们,重新缔结朝贡关系。
但日本不给面子,高丽也不给面子。
现在日本被打残,高丽就想着连忙来修补关系,这事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那鸿胪寺应该如何处置呢?”
朱标问道:“此番高丽过来,显然是想打探大明对高丽的态度。”
朱元璋沉吟片刻,说道:“让他们推诿一番吧,先吓吓他们,这事就当一把刀悬在他们脑袋上。”
“孩儿明白了”
朱标点点头。
打日本其实是为了利益。
有石见银矿和佐渡金山,大明二百年都不缺金银。
但高丽贫瘠,打下来还得驻军,军费开支比较大,实在是得不偿失。
主要也是大明现在看似富裕,实际上只是跟同世界的其它国家比起来富庶,跟后世比起来,就差了不止一点两点。
民间粮价低廉,种地赚不了几个钱,穷困潦倒的比比皆是。
所以打高丽这种没什么收益,还得驻军治理的地方,至少目前来说是亏本的事。
不如把钱用于工业,把生产力提升上来,让百姓有活干,赚得到钱,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富裕。
至于高丽这块地方,以后再说。
反正现在不打,以后更有钱,军事力量更强大,打起来也会更轻松,实在没必要现在白那么多银子。
“对了,安南那边也遣使过来,孩儿给挡了回去。”
“嗯,岛夷政权来历不明,早年遣使来朝,我就不受其贡。一谋逆篡位的乱臣贼子尔,无需理会。”
“那孩儿就退下了。”
“等会。”
朱元璋叫住了他,问道:“云峰和老四小季他们今天在做什么呢?”
“他们?”
提起三小只,朱标露出一个笑容,看向外面道:“他们说是搞烧烤去了吧。”
“搞烧烤?”
朱元璋一愣,然后苦笑道:“还真是他们三的风格。”
朱标笑道:“有时候我也挺羡慕他们的,无忧无虑,每天只需要吃吃喝喝,到处游山玩水。”
“就是对咱们大明不怎么上心。”
朱元璋看向窗外道:“不过他们的性格就是这样散漫,他们喜欢就好。”
“上心?”
“上什么心?”
初夏四月,阳光正好。
南京城郊外,朱云峰骑着三轮车,车后座上带着皮皮狗与它的老婆孩子们。
朱棣和季赫则带着烧烤架以及一大堆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