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朕就是万历帝> 第667章 请称我一声前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67章 请称我一声前辈(2 / 3)

杀过倭寇海贼。

人家养父是卫所世袭指挥使,骑射精湛,擅长搏杀。

老夫不跟一介武夫之螟蛉子一般计较。

“而今我大明圣天子承天命,鼎新革旧,神武应期,当建万世之业,岂能再让亡国之学窃据朝堂!

我大明煌煌以照四方,当行烨烨之新学!”

“好!”李贽大声赞道,其他众人也跟着大声叫好。

还是王督宪敢说啊!

直接把程朱理学斥为亡国之学,把新学捧为神武应期的烨烨之学。

曹国宗等湖北官员听在耳朵里却是另外一番心思。

王一鹗可是皇上十分器重的重臣,只要在京师,进西苑比进戏园子还要勤快。

简在帝心,深得信任。

他现在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这些话,你敢说不是揣摩到圣意才公然说出来?

这些话确实惊世骇俗,要是其他人敢如此当众说出来,早就被喷成尿壶了。可王一鹗就敢说,他的功名,他的官阶,他的功绩,还有他在皇上那里的信任,都足以让他光明正大地说这些话。

而今的万历帝,威势不输于洪武帝啊,连永乐帝都略输一筹。

他的圣意,谁敢不好好揣摩一二?

耿定向听着这如潮声一般响起的叫好声,恨得牙根咬碎,他恶狠狠地盯着王一鹗,待到叫好声稍微低落,突然开口。

“以程朱理学为纲,规范科试,可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

现场突然变得无比寂静,所有人都看向王一鹗。

看到形势为之一变,觉得自己又把场面拿住了,耿定向忍不住露出得意之色。

呵呵,你们不知道祖制是我们的拿手好戏吗?

它就是我们的尚方宝剑,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而祖制,它就是我们编纂的,怎么说,完全在于我们。

解释权在我们手里啊!

看你怎么办!

看着耿定向得意的神情,王一鹗笑了。

这年头,还有头铁的拿祖制来说事,也就你们这些迂腐不化的酸儒。

“我太祖皇帝,原本淮右布衣,以天纵之资,起自田里,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仰慕斯文、尊崇正学。拜访名士、礼致耆儒,以昭揭经义,考礼定乐。

在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偏偏有心念前元暴政之酸儒,蒙蔽太祖,授议理学,以亡国之学而制立国之势,居心叵测。”

众人脸色大变,就连李贽都惊讶地看着王一鹗。

子荐,你比自己还敢说啊。

自己还只是离经叛道,你这是直接把程朱理学往死路上逼。

再仔细一想,按照皇上对祖制的蔑视,以及此前种种举措来看,王子荐的这番言论,说不定正中他的下怀。

王子荐是绝顶聪慧之人,朝中少有的能臣干吏,对皇上的心思又比一般人知晓得更多,他的一言一行,都有深意。

耿定向脸色惨白。

他万万没有想到,王一鹗居然放出这么大一枚震天雷来,把他所有的理念和幻想炸得粉碎。

耿定向做过朝官,深知能做到王一鹗这样高位的人,不仅只靠能力。他说此话,是皇上授意,还是揣摩到圣意有意为之?

哪一种都不是好事。

程朱理学要完犊子了!

耿定向拱着手要告辞离去,王一鹗拦住他。

“楚侗兄,刚才你要论功名定英雄,现在还差本官一个礼节。”

耿定向脸色变幻了几下,悻悻地拱手作揖道:“晚生耿定向拜见前辈子荐兄。”

王一鹗微微一笑,拱手答道:“有礼了。”

耿定向在弟弟耿定理搀扶下,踉踉跄跄地离开江夏公学,回到了武昌城住所。

三弟耿定力看他面如死灰的脸色,又悄悄问了二兄耿定理,了解情况,开口劝道。

“兄长,而今的卓吾先生不是往日国子监的落魄博士。他现在被皇上尊为帝师,傲为新学宗师。

弟还听闻二华公、文长先生、确庵公魏学曾做媒,卓吾先生的两女被许配给了会宁子高策、清阳男魏建平。

声势显赫,兄长何必去触他的霉头。

不过兄长也不必介怀。东南系与新学同气连枝,盘绕一体,看着势力庞大,难挡锋芒。

但人无千日好,无百日红。

而今圣天子在位,他定不会坐视朝中一方独大。而今楚党壮大,凤磐公等翰林一脉又被重新扶植,可见皇上有了戒备之心。

等到东南系和新学势弱,兄长再报仇不迟。”

耿定向看着侃侃而谈的三弟,摇了摇头:“三弟还年轻,或许能等到那一天。但为兄年迈,恐怕等不到那一天。

大势起起伏伏,史书上也就瞬间的事。但是对一个人来说,却是一生一世。现在时代不同了,为兄也感受到。只是心有不甘啊,

‘人道洛阳似锦,偏我来时不遇春。’张凤磐而今得意了,这两句诗倒是留给我等品尝啊。”

王一鹗在黄鹤楼宴请了李贽。

三巡酒后,李贽问道:“子荐在武昌留几日?”

“卓吾公,在下明日召开湖北三司会议,三日后南下。”

“这么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东风随时吹起,在下要去长沙督阵。”

李贽眼睛一闪,知道王一鹗所言的意思。

“云贵川诸多土司,是我朝西南顽疾,而今皇上要着力铲除这些积弊,正是子荐大展身手之时。”

“卓吾公在武昌待多久?”

“老夫还要等到江汉公学开学。皇上的旨意,南方今年至少要成立四所省级公学。应天公学、三吴公学、江汉公学和巴蜀公学。

应天公学和苏州的三吴已经成立,吕用还在上海成立了东南公学,额外多了一家。剩下的江汉公学和巴蜀公学,则是老夫今年的重中之重。”

“卓吾公还要逆流入川?”

“有此计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