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重生归来,姐妹互换> 第175章 城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5章 城墙(2 / 4)

但也让她看到身边这些人的忠诚与热忱,更坚定了她继续带领大家共渡难关的决心。

她决定在康复后更加注重分工协作,让每个人都能在重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而不再将所有责任独自扛在肩上。

病愈后的古锦岩再次站在工地上,迎着朝阳,她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仿佛已看到赫沙城重建后的繁荣景象。

百姓们见到她的归来,纷纷欢呼雀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重燃的希望与信心。

渐渐地,百姓们对古锦岩的信任与日俱增。

不论自己从事何种工作,只要出一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整个赫沙城的气氛也逐渐变得积极向上。

每日在工头的带领下,百姓们井然有序地登记出勤,分配任务。

清晨的阳光洒在赫沙城的废墟上,古锦岩指挥的百姓们在城中劳作,每个人都埋头苦干,搬运、修缮、清理,城中一片繁忙。

汗水顺着他们的额头滴落,在这个没有固定工时的时代,劳作已经成为他们共同的生存之道。

古锦岩设立的分配制度让百姓心中安稳,而在这长期劳作的日子里,百姓们也在间歇中找到一丝温暖。

一名中年汉子放下手中的石块,喘着粗气坐在一旁的石头上。

他抬头望着不远处同样在劳作的邻里朋友,笑着喊道:“王二哥,来歇歇!整日这般,身子骨怕是要散了。”

被称作王二哥的男子扛着一根粗大的木梁走来,擦去额上的汗珠,放下手中的重物坐到他身旁。

他叹了口气,边喘气边笑:“咱们如今倒真成了力工,倒是有年没这么干过了。”

两人都笑了起来,旁边的妇人也凑过来,抿嘴一笑,“看你们平日里也没少干,只是往日总爱躲懒,如今倒是自觉起来了。”

这话引得周围人哄笑,气氛顿时轻松不少。

劳作间隙,大家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抹去汗水,聊着家常。

男人们讲着自家小子如何淘气,女人们则说着菜田里最近长出的瓜果。

有些年迈的老人静静坐在一旁,用衣袖擦着被晒得发烫的手掌,笑着听年轻人讲述他们的趣事。

“你们可曾听说?昨夜里,张老头竟然做梦梦见了咱们赫沙城恢复如初,城中依旧是熙熙攘攘的模样,还能听到小贩吆喝叫卖声呢!”

一位小伙子兴奋地插话。

他一边比划一边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仿佛自己亲眼所见。

大家听了也都笑着附和,有人调侃道:“那是老张头自己太想吃炸糕了,夜里饿得做梦也想。”

笑声在废墟间回荡,驱散了头顶的炎炎烈日。

王二哥也跟着笑起来,叹道:“咱们都能再见到那日子就好了。这废墟是毁了,但人心还是在,只要心齐,什么苦难也能扛过去。”

这番话让大家不由点头。

就在这时,旁边的一位少年颇有些腼腆地开口:“我娘前两日还说呢,等咱们城里建好,菜市场开张,她非得在那摆个菜摊。

她说她家小菜最好吃,到时候必定生意兴隆。”他的话带着一丝稚嫩,却透出对未来的憧憬。

“好啊,到时候我第一个捧场,给你娘的摊位捧捧场!”有年长的妇人立刻应道。

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一天的到来。

少年腼腆一笑,脸上带着几分憧憬和自豪。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

大家回头一看,是几位妇人抬着一桶清水走来,她们将水放在空地上,挥手招呼大家:“来来来,都歇歇,趁热快喝点水,润润喉咙!”

大伙儿围了过来,轮流舀水喝,清凉的井水入口。

大家纷纷赞叹:“这水好生清甜!”一位妇人笑着说:“这水是我家小子去远处井里打的,说是为了大家都能解渴。

这孩子平日最调皮,今儿倒也懂事了。”

众人听了纷纷称赞那小子懂事,几个年长的汉子打趣道:“等这城建好了,得给这孩子做个大红花呢!”

妇人害羞地笑了笑,转身悄悄擦了擦眼角的泪花。

午后,烈日稍稍退去,大家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体力活和中等体力活逐渐减少,更多的百姓开始修缮城墙,铺设街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老人和孩子也开始帮忙清理较轻的瓦砾和石块,尽量为大家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劳作中,人们彼此配合默契,不时互相喊一声,提醒对方小心脚下的碎石。

有人搬运木材时不小心绊了一下,旁边的伙伴立刻伸手扶住他,嘴上笑骂:“小心点,莫要摔了。

家里可是有婆娘等着你呢!”

大家不禁哄堂大笑,那人也红着脸,拍了拍自己的膝盖道:“瞧你们,说得我倒是娇贵了!”

笑声中,似乎连劳累都减轻了几分。

夕阳西下时,分发处传来古锦岩的声音,她宣布今日的工作完成,百姓们可以前去领取口粮了。

大家收起工具,排队领取属于自己劳动的回报。

待粮食分发完毕,古锦岩还特意留在原地,仔细听取工头们的汇报,询问今日的情况。

一位工头汇报道:“今日有几家老幼体力不济,活儿干得少些,但城里人都明白他们的难处,不曾有怨言。

另有几人因家中急事未能前来劳作,古大人是否应予以补贴?”

古锦岩听后,点点头道:“人有百事,莫为难。

对于有急事之人,先记下名字,明日补上一半工时的粮食,但需告知他们,这只是一次性补贴。

大家守望相助方可共渡难关。”

她的言语中带着人情味,让在场的百姓都心生感激。

工头们郑重地点头,他们明白古锦岩的良苦用心,也感受到她既公平又仁厚的管理方式。

随着夜幕降临,赫沙城的废墟上燃起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