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391.不得不爆兵的联合政府
“还远远没有到庆祝的时候。
这不是胜利,仅仅只是阶段性的‘中场休息’。
只要灭霸一天没能落网,这场战争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联合政府军作战指挥部有着清醒的认知。
即便刚刚在黑袍位面成功歼灭了灭霸势力的大部分主力。
灭霸势力仍然具备极强的威慑力,破坏力。
试想一下,掌握了力量宝石,空间宝石的灭霸,就像是一个顶级的超能战力。
外加拥有群体传送能力的buff。
随随便便能够携带一批恐怖数量的军队,去袭击联合政府防守薄弱的地区。
这对任何势力来说,都是一个极其令人头疼的大麻烦。
毕竟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灭霸一日不除,悬在联合政府头顶的这把达摩利斯之剑的威胁就永远存在。
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联合政府是灭霸势力的决策层。
那么绝不会带领主力部队与联合政府正面硬刚。
联合政府最大的优势,就来源于多位面资源整合下的庞大军队。
掌握着近乎无限的能源供应,再加上无以计数的原材料星球,配合上经过【民选赐福】“开智”后的海量工程师,科学家群体。
在常规军事战争领域,联合政府可以毫不自夸地表示,自己不怕任何势力。
即便在战争的初期因为种种原因出现失利,联合政府也能凭借多个位面,成千上万的宜居星球,原材料星球,再加上一千五百多亿联合政府子民。
迅速动员全面战争,将战争资源拉满,让敌人领略一下源源不断的战争压力。
黑袍位面部署的一万八千余艘旗舰级主力星舰,近四万艘各型号大小的战舰,仅仅只是联合政府空天军力量的部分展示。
联合政府光是在星河战队位面数百个殖民星系留守的舰队,尽管质量上可能有所不如,但在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黑袍位面集结的舰队。
最关键的是,直到黑袍位面这场史无前例的“星河空战”结束,联合政府下属多个星舰建造星系,都没有收到大规模动工爆产能的命令。
因为仅仅是库存的战舰规模,就足以弥补这场战斗的损失了。
灭霸恐怕永远想不到,他麾下主力部队的拼着全军尽墨,也只是帮助了联合政府空天军部队完成了“部分去库存”的任务。
如今的联合政府空天军部队,已经取代了地面部队,成为了联合政府军体系中,规模最大,人员最多,装备最精良的部队。
联合政府军每年征召陆军战士的名额,分到各个位面,各个宜居星球上的,少之又少。
有的甚至一整颗星球都才仅有三位数名额。
报名录取比例达到了令人绝望的万分之一。
就这还是联合政府下了死命令,规定军方每年必须得向社会放出一批名额。
名额多少和有没有名额完全是两回事。
联合政府自开启位面战争以来,一直实行着“重军主义”建设。
为了生存,为了文明种族能够更好地延续下去,不得不将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多的投入到军事,战争领域。
长期接受“重军主义”宣传的流浪子民,从他们的父辈,甚至祖辈开始,参军服役就成了刻在他们基因里的梦想。
当然这也离不开联合政府对军人,军属的极致优待。
经过了接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于联合政府而言,位面战争,星际战争,已经发展到了下一个层次。
不再是拼人员规模,士兵数量。
而是拼装备质量,军事科技,以及后勤供应的持续性。
联合政府军主力部队不再需要那么多的人员。
裁军是不可能裁的,只能尽可能减少每年招收人员的规模。
可对于绝大多数新晋加入联合政府的位面原住民来说,参军服役是他们有生之年能够想到的,最快速成为联合政府公民的上升通道。
这个通道的规模被缩小后,联合政府不可避免地开始面临社会普遍不满的情绪。
于是,为了填补“大气层内地面部队”人员招收规模的缩减。
联合政府只能在空天军领域大肆扩招。
一艘旗舰级别的星际战舰,主力作战舰员平均能够容纳18000-25000人。
再加上辅助文书,后勤保障人员,总计在四万人以上。
这样一万艘旗舰级星际战舰,就能解决近四个亿的“参军名额”。
再加上规模十倍以上的次级战舰,辅助星舰等等,联合政府一下子解决了诸多棘手的社会性问题。
空天军部队规模扩编后,星舰建造部门又能够开辟多个“星球级船坞生产线”。
包括那些原材料开采部门,配套设施在内,创造了数十亿计的工作岗位。
新造的战舰订单,也能让联合政府科学家,工程师团队们研发的新技术,新武器有了实舰检验的机会。
从而促进联合政府星际战舰始终在以惊人的速度迭代,优化。
大批空天军部队的参军名额,也安抚了一个个流浪子民家庭。
在这些流浪子民固执,守旧的父辈,祖辈思想观念中,没有什么比参军服役更体面,更优越的工作了。
只要一个参军服役的名额,就足以让一个愤世嫉俗,成日狂喷联合政府太过软弱,军事无能的家庭,迅速转变成拥护联合政府,赞美联合政府的“拥军家庭”。
空天军扩编,创造了海量相关领域的工作岗位。提供了大量参军名额。安抚了数以亿计的家庭,解决了令人头疼的社会矛盾。
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联合政府在常规军事战争的军力储备。
如此“多赢”的局面,唯一勉强能称得上是负面的,就是扩编后大大提升的军费支出。
但这在拥有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