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128章 再见张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8章 再见张公(2 / 3)

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遗憾:“河西的水太浑浊,你又毫无背景,将你留下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他这话说的倒是没问题,哪怕刘继隆自己也不愿留在河西。

真让他进入敦煌衙门议事,他真怕自己会忍不住杀了那群聒噪的虫豸。

不管是前世今生,他的经历都告诉了他一件事……新招募的团队总比老人留下的老团队用着趁手。

他宁愿去陇西开荒,也不愿意留在河西接手这正在腐烂的河西。

别的不暂且不提,单说他若是执掌河西,必然还是要收复陇西,进而从山南道和剑南道获得人口来稳定河陇局势。

这样的做法,很容易授之以柄,而大唐若是派人叱责他,瓜沙的那群家伙必然会喋喋不休,不断给自己掺沙子。

尽管刘继隆有自信在三五年内收拾掉他们,可他又有几个三五年能耽搁?

既然如此,不如去陇西拉出一个班子,一边打一边练。

等陇南拿下来,他也就可以凭借陇南地势坐山观虎斗,顺势而为了。

马成、张昶、李骥这群人虽然心向大唐,可若是让他们在大唐与自己之间抉择,他们必然会在见识过唐廷的丑恶嘴脸后支持自己。

想到这些,刘继隆趁机开口道:“我去了陇西,对河西和我自己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若是我在陇西坐大,届时完全可以与河西‘决裂’,使得朝廷扶持河西来掣肘我。”

“届时于我、于河西而言,这都将是一件好事……”

不等刘继隆说完,张议潮停下脚步看向他:“这是旁人教你的吧!”

“这……”刘继隆本想说谎,但最后还是没说出口,因为他知道自己骗不了张议潮。

“我就知道……”张议潮摇了摇头。

他虽然和刘继隆见面短,可他也知道刘继隆并不长于权谋。好在他还年轻,兴许再过七八年,他会比张淮深还要出色。

“你的性格,确实不适合留在河西,这点你说的很对。”

“至于你所说的掣肘……”张议潮摇摇头:“你不用担心,只管做你自己要做的事情就行。”

张议潮不想用这种手段来获取大唐的扶持,毕竟他前半辈子已经在吐蕃治下活得足够阴暗了,他不想再那样活着。

面对他的话,刘继隆只能颔首表示知道,却不能说出个什么。

见他不开口,张议潮心里叹了一口气,只能对刘继隆暗叹道:“你和淮深有时候很像,只认自己的理。”

话音落下,他继续与刘继隆散步起来,目光时不时看向城内。

最终,他将话题结束并岔开:“这酒泉城内的百姓情况,比你治下的山丹差太多了。”

“你若是去了陇西,没了河西的钱粮支援,开始几年恐怕会很苦,你就不担心你麾下将士会失望?”

张议潮把事情看得明明白白,山丹之所以能搞大锅饭,无非就是靠着其余四州输血。

可一旦这输血管断了,那就得看山丹军民是否能挺过去这段阵痛期了。

山丹是这个理,陇西也是一个道理。

如今的陇西正在大旱,哪怕刘继隆收复陇西,也得面对粮食短缺的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被刘继隆富养的山丹将士,是否还会愿意与他一起走下去呢?

人人都说能吃苦,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真到了喝粥的那天,这群已经吃惯米饭与肉的将士,又有几个人能坚持不变节?

“要走的人,始终是留不住的,既然要走,就让他们走吧。”

刘继隆倒是很看得开,这种心性是张议潮最满意他的地方,相比较之下,张淮深就不行了。

确定了刘继隆的想法,张议潮也就不再试探了。

“我听淮深说过你想做的那些事,你真的觉得能让天下的百姓有书读,有饭吃?”

张议潮改变话题,表情带着三分欣赏,七分质疑。

对此,刘继隆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颔首道:“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倒也是……”张议潮想到了自己收复失地,让河西百姓过上了不被奴役的生活。

他与刘继隆站在了一处角楼上,俯视酒泉城内景象,可以见到许多在自家院子里干活的百姓。

虽然他们看不到这些人的表情,可却能从孩童嬉戏打闹的举动中听到那若隐若无的欢快笑声。

“继隆,你以为,治理民生最难的是什么?”

张议潮看着眼前一切,语气平静的询问出声。

面对问题,刘继隆脑中闪过许多画面,不假思索的给出答案:“吏治!”

“古往今来,朝廷定下的正税与杂税及徭役固然沉重,但并没有沉重到让百姓活不下去。”

“历朝历代开国之初,百姓虽然过得沉重,可总体来说,生活还是能过得下去的。”

“只是到了朝代中期,随着人口不断增多,朝廷对吏治的不上心导致了底层的官吏开始变着法子的对百姓盘剥。”

“我曾听高转运和悟真大德说过朝廷的事情,听闻地方官吏公廨本钱来用于捉钱,对江淮、巴蜀等地率贷,强行对商贾四取其一,对百姓进行白著,加征青苗钱、闲架钱、埭税等等……”

“这些税本就沉重,而诸司官吏临了收税时还要节外生枝,讨要些好处费。”

“若是百姓不给,诸司官吏便会罗列各种杂税,如蚕盐钱、农具钱、牛皮税、牛租、曲酒钱、水场钱、家畜家禽税、果蔬税、茶税、桑栽税等杂税来盘剥百姓。”

“杂税如此沉重,真不知天下百姓还能撑多久……”

刘继隆口中所说的“公廨本钱”、“捉钱”、“率贷”、“白著”等等赋税,说好听些就是也就是有司衙门的“公款放贷”。

这些贷款利息奇高,几乎每年在本金基础上翻一倍。

这些放贷所得的钱粮,基本都被有司衙门发给官吏,是为“月料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