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139章 凉州已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9章 凉州已定(3 / 3)

集自己的亲信,把自己和悉论钦的院子及衙门后院的空房装满粮食。

装满这些空房,左右也不过几千上万石粮食罢了,而官仓之中还有足够城中百姓吃一年多的粮食,张淮深见了也不会说什么。

很快,天色彻底变黑,而这一夜,许多人都辗转难眠。

收复昌松后,摆在甘凉归义军这个圈子面前的事情十分复杂。

张淮深的威望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张议潮并驾齐驱。

刘继隆不得不出走,索勋也将前往会州。

当这些消息传回敦煌,那群家伙就如闻到味的豺狼般,一拥而上,而张淮深可以阻止,却无法阻止。

凉州十余万人口,治理他们所需的直白不是一个小数目。

刘继隆虽然把山丹军留给了张淮深,可山丹军兵卒的学习时间太短,他们根本治理不好凉州。

凉州是这个道理,河西也是这个道理。

正是因为如此,张淮深需要面对那些虫豸,张议潮也需要容忍他们,因为没有他们,这对叔侄就拉不出足够多的读书人。

正是因为如此,张议潮才会觉得刘继隆想走的那条路太困难,太不现实。

培养平民子弟读书来治理民生,这在这个时代的人听来,简直与天方夜谭差不多。

只是他们都不相信,刘继隆却偏要做!

“窸窸窣窣……”

“刺史。”

卯时,天色还未彻底变亮前,刘继隆的牙帐外响起马成的声音。

“进来吧!”

刘继隆的声音传出,马成也掀开了帐帘,随后愕然道:“您没休息?”

在马成的眼前,刘继隆身穿甲胄,披着披风坐在案几后,显然没有休息。

“没有,等会再休息吧……”

刘继隆深吸一口气,继续低着头书写:“收复昌松后,给我们停留的时间不多了。”

“我对拿下兰州并不担心,但对于往后的治理却十分担心。”

“陇西没有那么多读书人给我们,我也不想和敦煌的那群家伙同流合污,所以我得找些自己人才行。”

“自己人……”马成呢喃着上前,却见刘继隆不是在练字,而是在文册上书写文章。

马成识字还是刘继隆教的,算起来不过两年时间,对刘继隆所写的许多文字并不了解。

“您是在写什么?”

马成好奇询问,又道:“这上面的字,我怎么好多都不认识?”

“你不认识才正常。”刘继隆把毛笔放在一旁,吹干墨迹后合上文册。

算上他手中的这本文册,桌上一共有五本文册。

“这五本书里的内容,日后你们都要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依赖那些家伙的问题。”

他将五本书册整理好,小心翼翼的放进了箱子里。

“你来找我干嘛?”

做完这一切,他想起来了马成来的目的,而马成也连忙作揖道:

“昌松城来消息了,小张节度使传令大军拔营,驻跸昌松。”

“好……”

刘继隆起身整理了一下着装,洗了把脸后与马成走了出去。

帐外,兵卒们已经起床穿戴甲胄,准备前往昌松吃饭。

刘继隆翻身上马,策马走出营盘,在官道旁等待着。

虽是春季,西北的风却依旧是那么刚劲、猛烈。

马成、张昶等人齐聚刘继隆身后,斛斯光持着“刘”字旌旗站在众人身后。

西风吹响旌旗,营盘整军出门,往昌松去。

索勋、李仪中、张淮深等人先后路过他们眼前,随后驻足。

他们看刘继隆的眼神复杂,而刘继隆却笑容如常。

拿下昌松之后,他便可以做自己,不用再迎合所有人了。

“你要去兰州?”

索勋开口询问刘继隆,刘继隆闻言颔首,却又笑道:“我应该去北边,你应该南下。”

“你想去会州?”索勋错愕询问,张淮深、李仪中也诧异回头,向他看来。

只是刘继隆摇了摇头,随后道:“南北都一样,我去南边和去北边没区别。”

话音落下,天色也渐渐明亮,太阳由东方缓缓冒头,照耀大军挺进昌松的道路。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张淮深忽然念起了昔年王维所作诗句,刘继隆听后笑道:“我这里有一首词,你要不要听听?”

他不再称呼张淮深为节度使了,而是以你来称呼,仿佛两人是相识多年的挚友。

张淮深没有生气,反而露出笑容,十分高兴:“念来听听!”

闻言,刘继隆深吸一口气,调转马头与大军向东开拔,声音如隆: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号角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