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162章 东谷隘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2章 东谷隘口(2 / 3)

分不易。

蔺茹真将令人布置的横栏,根本无法阻止落石滚入营垒。

营垒的番兵和民夫为了活命,只能后退百余步,等待蔺茹真将的军令驰援。

蔺茹真将也从关隘的马道上撤了下来,全因落石太过恐怖。

投石机投出的投石,大部分都沿着山体滚落谷道,但也有少部分的落石会沿着山体滚到关隘的马道上。

那种望着落石滚落而手脚不凉,身体僵硬无法动弹,最后被落石硬生生砸死的感受令人不寒而栗。

可即便是这样,蔺茹真将却还是不得不派出甲兵及民夫上去驻守关隘,以免陇西军发起进攻。

“把这份手书送去大夏,让乞利本他们做好准备!”

蔺茹真将写了一封书信,主要讲述了陇西军的投石机威力,同时让尚延心他们趁机加固大夏城。

原本对于守住东谷隘口,蔺茹真将有着必胜的把握。

可随着陇西军的投石机不断发作,这种把握正在逐步下降。

阻敌于关隘以西的计划即将失败,他只能寄希望于固守大夏县城。

“嘭!”

从午后到入夜,陇西军的投石机就一直没有停下来过。

关隘被打得不敢点火,反倒是刘继隆他们把篝火点了一堆又一堆。

刘继隆与尚铎罗他们围在篝火前,不多时便有人将炙烤好的“南麝”分割切好,放在木盘里,端到了他们的面前。

南麝即林麝,由于身上产出“麝香”,故此成为河、临、渭三州的贡赋。

在东谷之中,人力虽然难以攀爬山脉,但林麝却如履平地。

射杀这只林麝的兵卒还以为是野鹿,提着它便找刘继隆邀功来了。

刘继隆也是在尚铎罗的提醒下,才知道了它的身份。

麝香已经被取出,麝肉自然也不能放过。

这肉虽然比不上牛羊肉,但在这种地方,有得吃就不错了。“河临渭三州盛产麝香、麸金、红铜、野马皮和麻、布。”

刘继隆一边吃着,一边说着河临渭三州的特产。

“刺史,麸金是什么?”

张昶不解询问,不等刘继隆解释,尚铎罗便先解释道:“麸金就是碎薄如麸子的金子。”

“这些金子主要在河水里,常喝这种河水的牲畜,时不时会拉出麸金。”

“当年吐蕃还没有内讧的时候,河临渭三州每年都要派人在河水里淘金,亦或者去铜矿里采红铜,炼麸金。”

“尚铎罗说的没错。”刘继隆附和道:

“这河水里的金子,主要是从山里冲出来的,而铜矿又有伴生的金矿,所以炼铜的同时,也能获得不少的黄金。”

“拿下河临渭三州之后,我们就能开采铜矿和金矿,顺带贩卖麝香了。”

“只要有黄金和铜钱,我们就可以得到许多东西,甚至去采买奴隶。”

刘继隆口中的奴隶,并非是指他国的奴隶,而是指那些军队平叛后抓捕的盗寇及其家属。

他们都是汉人,只是由于天灾人祸,无奈落草为寇。

尽管朝廷的态度是招抚为主,但地方上的节度使和刺史可不会那么好心。

例如去年的鸡山饥民,朝廷的旨意是招抚,结果果州刺史王贽弘把饥民诱骗下山后,立马出兵杀其丁壮,俘虏其家眷,充作奴婢贩卖。

尽管后世将李忱在位时期称为“大中之治”,亦或者“大中暂治”,但大唐的根已经腐烂了。

各地刺史阳奉阴违的情况屡见不鲜,牙兵驱逐节度使的戏码更是层出不穷。

从蜀中到关中,再到河南、江南之地,饥民、流寇遍地,各地刺史视若无睹。

刘继隆不清楚这些“奴隶”的价格,但只要给钱,他相信有不少人都会愿意把这群“奴隶”卖给他。

“嘭!”

落石声将他唤醒,他不由看向尚铎罗:“多麦和吐谷浑有多少番人,你知道吗?”

“五六十万应该是有的。”尚铎罗擦了擦嘴上的油,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数量。

刘继隆听后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开口道:“你觉得,若是我们扶持尚婢婢,尚婢婢能不能拿下多麦和吐谷浑?”

“拿下多麦和吐谷浑?”尚铎罗表情错愕。

“刺史,您不是在说笑吧?”

“如果让尚节度使拿下吐谷浑和多麦,他起码能拉出三万甲兵,十万兵马。”

“到时候就算他什么都不做,我们也需要在兰州和河州留守上万人提防他。”

尚铎罗虽然跟过尚婢婢,可现在他已经投奔刘继隆了,自然要为刘继隆考虑。

他不明白,自家刺史为什么会想去扶持尚婢婢。

对此,刘继隆轻笑道:“你觉得尚婢婢他们父子,能治理好那么多人口吗?”

“这……应该不能。”尚铎罗别的不了解,但尚婢婢的军事能力和尚摩鄢的稚嫩,他可是一清二楚。

但凡尚婢婢父子有掌握吐谷浑、多麦的能力,也不至于被论恐热给打得逃亡甘州。

如果不是刘继隆和张淮深,这对父子恐怕要死在尚延心手上。

“这就对了!”

刘继隆看着篝火与众人交谈道:“等我们拿下了河临渭三州,唐廷便会立马注意到我们,甚至开始对我们着手干涉。”

“我虽不将其放在眼里,但大唐始终是大唐,还没有腐朽到一碰即碎的时候。”

“这种时候,养寇自重便是我需要做的一件事情。”

“扶持尚婢婢,届时唐廷即便想要对我们动手,也要掂量掂量看他们有没有收复陇西并守住陇西的能力。”

刘继隆把话说了一半,另一半则是没有说。

他需要尚婢婢去威胁剑南道,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唐廷与南诏翻脸的同时,帮助自己解决陇西的人口问题。

当然,这并非是说让尚婢婢去劫掠剑南道,自己再效仿以前,以粮换人。

他想要的是让尚婢婢威胁剑南道,以此让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