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175章 以壮声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5章 以壮声势(3 / 3)

右节度使了!”

张淮涧说罢,张淮满也气愤道:“要我说,就该像刘继隆一样莽撞些,说不定我们强硬,朝廷就把张直方调走了!”

随着刘继隆在陇西的所作所为被李仪中探查回禀,众人对朝廷的不满也与日剧增。

他们搞不懂,为什么自己本本分分却一波三折,反倒是前往陇西肆无忌惮的刘继隆能平安无事。

日子久了,他们也想撒撒野,让朝廷知道河西也不全是软柿子。

只是对此,张议潮和张淮深都在极力压制,因为他们并不想和长安撕破脸。

“这件事,容后再议……”

张淮深皱眉决断,可听后的张淮涧、张淮满等人却先后起身:“那我们就回去了!”

说罢,二人气愤离场,而酒居延也缓缓起身,作揖之后退出了内堂。

显然,三人都对张淮深的决断感到不满,而张淮深则是将目光投向哲多悉别。

“哲多悉别,你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吗?”

张淮深目光复杂,想从哲多悉别口中听到答案,可哲多悉别之所以归附张议潮,主要还是为了家族,所以他不可能站队。

“末将不知道,全听使君安排……”

哲多悉别拱手作揖,见状张淮深摆摆手,示意他退下。

哲多悉别没有逗留,立马退出了内堂,而张淮深也在他们走后,将李仪中交来的情报,派人送往敦煌。

半个多月后,当轻骑将情报送到敦煌时,张议潮神色复杂,末了只能感叹一句:“英雄出少年。”

相比较他们的优柔寡断,刘继隆却根本不将朝廷放在心上。

驻扎在洛门川的薛逵、高骈曾几次派遣轻骑邀请刘继隆去洛门川,但都被刘继隆拒绝了。

除非唐廷拿出切实的利益出来,不然刘继隆才不会热脸去贴唐廷的冷屁股。

他这种“跋扈”的行为,倒是让薛逵等人不自信了起来。

时间进入腊月后,眼看朝廷迟迟不给予自己擢赏的圣旨,刘继隆也有些着急了。

为了壮大声势,他特意将襄武、渭源的新卒都抽调到了陇西练兵,并命人多插旌旗,营造出人马众多的假象。

近四千甲兵在渭水河北练兵,声势大得连薛逵他们派出的轻骑都能看到。

对于见到的场景,轻骑们也老老实实的回禀给了薛逵和王宗会、高骈等人。

“你说他们在陇西练兵数千,还都是甲兵?”

“人马众多,恐不少于五千之众,末将原本也不相信,可派塘兵登渭水南山后,所见其规模,不下于我军,光是马军便不少于两千……”

洛门川牙帐内,薛逵皱眉询问,而轻骑旅帅也毕恭毕敬的回应了问题。

“五千甲兵?”

薛逵眉头紧皱,王宗会也轻笑道:“渭州若是有五千甲兵,那兰州、河州、临州三州的甲兵也不会低于这个数,毕竟论恐热屯兵磨禅川,随时都有进犯河州的可能。”

“哼!”薛逵冷哼,不满看向王宗会:“此子先前俘获甲胄甚多,兴许只是编练新卒。”

面对薛逵的不满,王宗会轻飘飘道:“不管是不是编练新卒,总之他能在渭州拉出五千甲兵,足以证明他的实力。”

“这下,薛柱国应该不会再怀疑刘继隆没有近万甲兵了吧?”

王宗会站起身来,轻蔑道:“刘继隆在渭州练兵五千的事情,我会上奏北司。”

“至于薛柱国是否上奏南衙,这就看薛柱国您自己的了……”

话音落下,王宗会向外走去,而薛逵闻言攥紧了拳头,倍觉憋屈。

高骈见状站起身来朝他作揖:“柱国,且莫气坏了身体,秦州还需要您主持大局。”

说出这话时,高骈有些过意不去,毕竟他已经参与到了谋夺秦州刺史的事情中,现在再说这话,倒是显得他有些伪君子。

薛逵并不了解自己的位置被人盯上了,眼见高骈这种出色的世家子弟还向着自己,他心中略微有些宽慰。

“千里,此事过后,我恐怕不能继续在秦州为官了。”

“我观军中,唯有你有才干能镇守秦州,若是我不幸退走,我会向朝廷举荐你的。”

薛逵安抚着高骈,高骈听后却不是滋味,只能为薛逵唏嘘:“柱国别作他想,朝廷不会忘记您的苦功的。”

“呵呵……苦功……”

薛逵苦笑起身,摇着头向外走去,末了只留高骈一个人站在牙帐之中。

他本想向外走去,却见薛逵桌上摆着的铜印,忍不住将目光停在了铜印之上。

“再过些日子,这枚铜印就是自己的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