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181章 心向陇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1章 心向陇西(3 / 3)

后,虽然口感不如后世机器处理的面粉,但也比曾经那卡脖子的面粉要好太多了。

面食在陇西开始兴起,许多百姓都吃到了更为精细的馒头和面条。

尽管陇西依旧处于旱情之中,黄河之水也愈发澄清,可陇西的百姓,却走出了饿肚子的危机中。

夏收的风不仅仅局限陇西,也存在广袤的北方和西北。

只可惜对于这些地方的人来说,肚子早已填饱,他们所追逐的东西也发生了改变。

六月初,身处敦煌的张议潮得到了张淮深所送来的书信。

信中内容除了让他对朝廷更加失望外,并未让他因此而动摇。

“叔父,不如我们也效仿刘继隆吧!”

“没错!”

“节度使,我们大可不用这么守规矩,刘使君已经为我们走出了一条道,我们沿着这条道走便能让河西再度昌盛!”

敦煌衙门内堂中,张淮溶依旧对刘继隆直呼其名,而王景之、高进达二人倒是对刘继隆十分尊敬。

刘继隆在河西的名声,不仅没有因为他出走而沉寂,反而走上了更高的层面。

在河西,朝廷的《大阵乐与刘继隆的《从军歌,几乎是人人必会唱的歌曲。

凡是百姓踏歌,无不选择这两首曲子,而刘继隆的名声也愈发隆盛。

哪怕是孩童都知道,河西出了个出身卑微的平民子弟,他叫刘继隆,他协助张防御使收复了甘凉兰会四州,并独自领兵收复了河临渭三州。

曾经张议潮想要扶持起来的平民标杆,就这么立了起来,坚固到连他都无法损坏。

“我不该让他出走河西的……”

张议潮有些后悔了,但后悔已经没用。

他抬头看向面前几人,张淮深、高进达、王景翼、王景之四人面上都在等待他的答复。

这个所谓的答复,便是准许张淮深驱逐张直方,吞并赤水军。

面对他们那充满期盼的目光,张议潮叹气道:

“朝廷能拿出十四万匹绢犒赏刘继隆,这说明国库充盈,只是至尊仁德,不想开战。”

“我们若是驱逐张直方,吞并赤水军,那朝廷若是关闭商道,还扶持回鹘、嗢末与我们为敌,那我们的局面就不好了……”

由于张议潭被时刻监视,因此他很少能接触到朝廷核心的事情。

张议潭如许多藩镇留在长安的进奏使一样,都觉得朝廷依旧强大,神策军虽然有些腐败,却依然骁勇。

他们不如刘继隆对大唐知根知底,也不知道大唐已经进入灭亡的倒计时了。

正因如此,大部分藩镇还十分老实,哪怕是河朔三镇,只要不损害到牙兵的利益,他们也不会想着叛乱。

唐武宗李炎与宰相李德裕留下的朝廷威望还未消散,张议潮也不想因此背负叛逆的罪名。

“叔父!这商道开通后,根本就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东西!”

张淮溶见自家叔父如此,不由急切道:“我们这三年给长安送去了多少骏马、海鹰,可是换回了什么?无非几句不值钱的褒奖罢了!”

张淮溶伸出手向外指道:“刘继隆兵马不足我们的两成,就敢与朝廷请表陇右节度使,如今还得了陇西县开国侯和十四万匹绢的擢赏,而我们呢?”

“我们什么都没有得到,什么都没有!”

张淮溶发泄着委屈,明明他们坐拥河西,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但为何三年不到,他们便被拆分,自家叔父只能蜗居沙州,而自家那族弟也只能忍受张直方的不法?

继续这样下去,河西……会变成什么样子?

面对张淮溶的发泄,张议潮眼神复杂的看着他。

众人都在等他点头,可他却起身叹气道:

“只要我还活着,便不准你们有这些谋逆的想法。”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国要臣亡,臣不得不亡。”

“你们若是受不了,便去寻淮深吧……”

张议潮佝偻着身影,一深一浅的向外走去。

见状,高进达快人一步,他拦在了张议潮身前,跪下叩首道:

“节度使……我要去陇西!”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