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200章 日渐强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0章 日渐强盛(2 / 3)

“臣等谨记……”

马公儒等人先后应下,随即派人前往了三省衙门。

是夜,紫宸殿内发出敕书,皇帝以“康季荣收复河湟三州七关有功,准其偿还贪墨所得抵罪。”

早就依附马公儒等人的给事中封还敕书,谏官亦上言谏阻,俱以为康季荣偿不抵罪。

三日后,康季荣被收押,他在各州的家产被朝廷充公抵债……

“啧啧……贪腐挪用二百万贯钱,这算下来平均一年得贪墨最少三十万贯吧?”

中秋前夜,刘继隆比白敏中晚了近半个月才得知康季荣贪污案,但这并不妨碍他吃瓜。

不止是他,就连高进达、崔恕、张昶等人也在正堂吃瓜。

“泾原军不过几千人,即便把军饷吃了,也吃不了二百万贯。”

“这康季荣此前当过徐泗地区的武宁军节度使,徐泗属于漕运要点,朝廷说他擅用官钱,估计就是挪用了江南运往关中的官钱。”

“二百万贯,这能养多少兵马啊!”

“若是按照我们与山南西道的口马贸易,这二百万贯都够买三十多万百姓了。”

“啧啧……”

众人啧啧,刘继隆也是一样,他们都在为康季荣贪腐的数额感到不可思议。

不过议论结束后,便轮到了他们之间的讨论了。

高进达最先转变态度,沉稳询问刘继隆道:“节帅,朝廷始终不授节度使旌节,我们要不要继续请表?”

“不必。”刘继隆摇头否决,虽说他并不怕朝廷,可现在还不到撕破脸皮的时候。

更何况现在的时局还算稳定,而李忱这个皇帝也舍得钱安抚自己,自己没有必要因为一个节度使旌节和朝廷翻脸。“朝廷送来了多少东西,能换多少钱粮?”

他询问高进达,高进达闻言开口道:“朝廷让高骈麾下的王重任带着兵马民夫前往了陇西县,如圣旨内容所言,颁赐您金银器七十二件,其中金器十二件,银器六十件,锦彩三百幅,绢帛四万匹。”

“这些金银器和锦彩、绢帛,最少值钱七万贯。”崔恕补充道。

刘继隆闻言颔首道:“你们两人和十州刺史各领金器一件,每镇都尉领银器一件,余者存入库中。”

“军中旅帅及以上者,各赏锦彩一幅。”

“都护府治下将兵、直白,每人领绢帛两匹。”

刘继隆没有再贩卖朝廷的赏赐,而是将它们大方的赏赐给了陇右军中的所有弟兄。

高进达闻言脸色生变,只是他想到自己在都护府的资历太浅,没敢直接开口。

崔恕也是如此,但张昶不同。

“节帅,您把东西都给我们了,您呢?”

张昶听到刘继隆把金银器和锦彩都给了他们,面露难色。

刘继隆闻言爽朗笑道:“我要那些没用,也该让弟兄们的衣柜里多几套绢帛的衣服了!”

他笑声爽朗,正堂内外的兵卒忍不住朝他看来,欲言又止。

显然,他们都听到了刘继隆的话,心中感动难以言表。

高进达闻言只能叹气道:“便如节帅所说这般吧,不过节帅如今毕竟是陇右观察使,仅穿绢帛的衣服,还是有些寒酸了。”

“过些日子下官请王焘从剑南道采买些蜀锦为节帅制衣,望节帅不要拒绝。”

“好!”刘继隆也痛快答应了,笑着道:“我先为你们试试,看看这蜀锦的衣服穿上后是什么感觉。”

“若是不错,待日后收复鄯廓二州后,我给都护府内所有人购置一匹蜀锦!”

刘继隆这般说着,高进达与崔恕却对视苦笑。

哪怕材质一般的蜀锦,其价格也能达到一匹十余贯。

军中兵卒与直白数量近一万八千,若是每人购置一匹蜀锦,那需要付出的钱粮可太多了。

他们知道刘继隆言出必行,只能苦笑着等日后劝劝他。

相比较他们,张昶对蜀锦的价格并不熟悉,因此并不觉得有什么。

此刻的他,只在意什么时候收复鄯廓二州,因此在刘继隆开口后,他便激动作揖道:

“节帅,我们什么时候收复鄯廓二州?!”

随着他询问,高进达与崔恕也将目光投向了刘继隆。

按照此前收复各州的频率和速度来看,他们理应在明年秋收前后收复鄯廓二州。

不过这次他们猜错了,因为刘继隆摇头道:“先修养两年,恢复陇西生产再说吧。”

他的话如冷水,将张昶的热情浇灭,但张昶立马单膝下跪作揖,表示决心:

“节帅,我和老陈、老马出兵,只需要五千兵马,便可拿下鄯廓二州!”

闻言,刘继隆依旧摇头道:“眼下好不容易敲定与山南的口马贸易,因此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将山南境内的饥民迁徙到陇西才是。”

“况且我也不想这么快的进攻鄯廓二州,若是能将他们说服迁往土浑、多麦、维西维州以西之地,那自然是最好的。”

“这件事情,我已经交给了尚铎罗去做,他会派人去廓州与尚婢婢交流的。”

“在此之前,我们的重心还是得放到饥民迁徙这件事上。”

话音落下,刘继隆目光看向高进达:“我们现在还有多少金银铜钱?”

“各类金银铜钱折色后,差不多值二十二万贯。”高进达回应道:

“此外,王焘已经带着两千多名饥民在利州境内,过些日子便会进入武州。”

“这两千多饥民,不知节帅要迁往何处?”

“徙来临州的长乐县吧。”刘继隆不假思索道:

“长乐人口仅五千余,但当地能开垦的土地却多达三十余万亩。”

“将这两千余口饥民迁往长乐,随后按照每户耕牛一头发放即可。”

刘继隆话音落下,但高进达却作揖道:“节帅,耕牛之事得商议才行。”

“怎么了?”刘继隆不解,而高进达却看向崔恕,崔恕则是作揖解释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