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206章 多方下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6章 多方下注(3 / 3)

农户开荒,基本都是在冬季,而许多活计也只能在冬季开工。

此时的刘继隆,正带着狄道三千多男丁在开挖水渠。

明年的这个时候,水渠两岸将是熟地,耕种豆、麻、蔬菜等作物。

陇右地势复杂,但总体来说,产粮的地区主要还是河临渭三州和北边的兰州五泉县。

五泉那边迁入了不少人口,开垦的熟地已经达到十五万亩了,即便按照五税一,每年也能缴纳三万多石粮食。

刘继隆准备在解决陇南七个县的民族问题后,便将人口迁徙的重点放在河临渭兰这四个州上。

以四州的潜力,完全开发过后,养活两三百万人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开发。

迁移人口,发放耕牛挽马,不断的开垦荒地,这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急不来。

想到这里,刘继隆对旁边与自己一起挖掘水渠的弟兄道:“去传陈瑛过来!”

“是!”兵卒放下锄头便去找陈瑛,不多时便把陈瑛带到了刘继隆的面前。

“节帅!”

穿着麻衣的陈瑛行礼作揖,刘继隆见他来了,当即也停下手上的活计,示意他走到官道旁边。

“还有一个多月,便有麻布陆陆续续入库了。”

“我想让你带上府库中的织锦绢帛和麻布,继续负责对关内道的贸易。”

“此外,你看看能否从关内道的各镇购买奴隶,都带回兰州登籍造册?”

陈瑛想到了自己会继续负责关内道的贸易,但没想到自家节帅竟然想让自己从各镇购买奴婢。

对此,陈瑛连忙作揖道:

“购买奴婢其实不难,但难点在于关内道各镇都会盘剥一道。”

“如果关内道的饥荒和兵灾已经平息,一个奴隶便要七八贯,算上契税便是十贯。”

“例如末将在邠宁镇买了一个奴隶,最少耗费十贯,而走入朔方或泾原镇后,便需要再交一次契税,价格便来到了十二贯。”

“如此高价采买奴隶并带回兰州,倒不如从山南西道采买……”

正常情况下,关内道奴隶的价格,基本是山南西道的奴隶的两倍。

陈瑛上次之所以能便宜采买,主要还是关内道的党项兵灾刚刚结束,饥民还比较多。

然而现在过去了那么久,奴隶价格恐怕已经回到了正常情况。

在陈瑛看来,倒不如从山南西道采买奴隶来的划算。

不过对于刘继隆来说,他需要用最短的时间采买足够多的人口。

山南西道采买人口需要时间,而刘继隆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万一朝廷反应过来,把封敖给调走了,那他又得重新拉拢新的节度使,期间口马贸易肯定会被封锁。

把注都压在山南西道上,这对刘继隆而言,充满了太多的不安因素。

“价钱不重要,只要能把人带回来就行。”

“和上次一样,这次你提领四百精骑,在开春后北上贸易,顺带打探打探嗢末和甘州回鹘的情报。”

刘继隆郑重交代着,陈瑛见状也只能应下。

见他如此,刘继隆拍了拍他,随后看天色也不早了,当即让众人先回家吃午饭,下午再来继续干活。

回城的路上,他遇到了返回的高进达,便与高进达一起乘车返回都护府。

在车上,刘继隆突然想到了自己要招募李商隐的事情,连忙对高进达说道:

“我想招东川的李商隐来陇右为官,你为我写封信,就说我愿授其临州别驾。”

刘继隆虽然不知道李商隐在东川担任什么官职,但想来也不会太高,毕竟他晚年写过仕途不顺的诗词。

临州别驾是正五品官职,于李商隐而言,应该不算低了。

“节帅是准备借李义山的名头招抚寒门子弟?”

高进达去过长安,自然知道李商隐的名号。

李商隐名气很大,仕途却并不顺利,所以高进达才能猜出刘继隆想要借他名号招抚寒门子弟。

闻言,刘继隆轻笑,也不否认。

待二人回到都护府,高进达便按照刘继隆的吩咐,给身在梓州的李商隐写去了招募书信,并让轻骑急送。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