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208章 河西动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8章 河西动乱(2 / 3)

焉支山官道,已经因为腊月大雪而封闭,不然他们也不会耗费近半个月才来到山丹城。

现在留给他们的路,只剩下北边的甘凉草原,而这条路注定凶险。

正因如此,不等天亮,张淮深便带着不足数的三千甘凉铁骑越过龙首山,沿着甘凉草原向东边的凉州驰去。

战火充斥着凉州,嗢末人选择进攻凉州第二大县的昌松。

时间仿佛是一个轮回,当初杜噶支就是在昌松折戟沉沙,败退北归。

而今他的对手依旧是哲多悉别,依旧是昌松城,只是昌松的城头更换了旌旗。

“哲多悉别,你既然能投降张淮深,为什么不能投降我家大汗?!”

“哲多悉别,我家大汗说了,你若是愿意投降,你依旧还是昌松的县令!”

“投降吧……”

黄昏下,乌泱泱的精骑甲兵列阵城外,数量不下三千。

在这三千精骑甲兵左右的,则是人数近两万的嗢末轻骑。

杜噶支的大纛在黄昏下招展,而昌松城下是被派出招降的几名轻骑。

哲多悉别站在昌松北城楼前,扶着女墙俯视嗢末大军,脸色不变。

在他左右,两名汉人别将紧盯着他,生怕他做出什么不对的举动。

在他们的注视下,杜噶支从腰间的弓囊中取出弓箭,对外张弓搭箭。

瞬息之间,两只箭矢飞射而出,分别命中城外叫嚣的两名嗢末轻骑马匹。

马匹中箭受惊,将两名轻骑掀翻在地,而哲多悉别也笑着叫嚷道:

“我已经投降过一次,这次不会再投降了!”

“滚回去告诉杜噶支,想要昌松,就自己来取!”

话音落下,他收起弓箭,转身看向那两名别将:“求援的轻骑看来是突围成功了。”

眼见哲多悉别没想过投降,两人对他的态度也立马改观,先后作揖道:

“姑臧没有太多兵马,而兰州的李仪中已经好几次不听宣调,我们真的还有援兵吗?”

闻言,哲多悉别朗声笑道:“我一个吐蕃人都能坚信有援兵,你们反倒不相信了,哈哈哈哈……”

他的笑声让四周的汉兵尴尬,但原本低沉的士气也因为他这句话而慢慢抬升。

连哲多悉别这个吐蕃人都相信会有援兵,他们身为汉家儿郎,又怎么能不信任自己的同袍呢?

在他们重拾信心的同时,城外的嗢末轻骑也连忙逃回了阵中。

杜噶支及长大的杜论悉伽看着他们退回,当下也知道了哲多悉别不愿投降的选择。

杜论悉伽看向杜噶支:“阿耶,我们真的要攻打昌松?”

“不!”杜噶支摇头道:“我们好不容易才练出三千甲兵精骑,怎么能用在攻城上?”“更何况张淮深善战,称勒他们根本就拿不下甘州。”

“等张淮深击退称勒他们,回过头来便是要为昌松解围,我们即便拿下昌松,也守不住。”

“既然如此,还不如把他们藏在南边山谷中的牧群给找到并掠走,用于交换铁器。”

“想要拿下凉州,必须等凉州的唐军自己内乱才有机会!”

自从上次被刘继隆耍了一遍后,杜噶支也认清了嗢末杜部没有拿下凉州的实力。

眼下他们要做的,是韬光养晦,等待凉州唐军内乱。

说罢,杜噶支调转马头,开始沉稳下令。

他以精骑包围昌松四门,派两万轻骑搜寻昌松城外的牧群。

哲多悉别见他这般安排,便知道南边诸多山谷的牧群是保不住了,脸色不由难看。

可是昌松城内仅两千甲兵,是万万不可能出城野战的。

眼下凉州的精骑都被张淮深带去驰援甘州了,哪怕张淮深速度够快,也需要八九日才能抵达昌松。

想到这里,哲多悉别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守住城池,等待援兵。

与此同时,酒居延已然集结了番和、嘉麟、姑臧的兵马,共精骑八百,步卒四千人。

“酒刺史,嗢末叛贼果然去了昌松,昌松的轻骑已经突围将军情送来了!”

姑臧城衙门内,一名校尉将军情汇报给了酒居延,酒居延则是看向张淮满:

“六日前北边塘骑回禀嗢末南下时,我便派轻骑前往甘州通知使君了。”

“算算时间,使君应该在返回的路上。”

“以你我能力,不足以带兵解昌松之围,唯有等使君抵达,方能出兵!”

张淮满脸色难看,但还是点头承认了这个事实。

见状,酒居延也对面前传信的校尉询问道:“昌松胡虏,兵马数量与此前探查的可否一致?”

“回刺史,兵马在两万左右,此外昌松还往广武派兵求援了。”

校尉作揖回应,酒居延眉头微皱,而张淮满也冷哼道:

“李仪中手上有六百精骑,一千四百甲兵,可他几次不听调遣,此次也不会应援。”

“他既不投靠使君,也不投靠刘继隆,他在想什么?”

张淮满说出了酒居延的疑惑,那就是李仪中眼下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捉摸不清,张淮满同样,但他们可以肯定一件事,那就是李仪中肯定不会响应昌松的求援,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当酒居延与张淮满等待张淮深回援的时候,昌松的精骑也疾驰越过了洪池岭、乌逆水,一路沿着乌逆水南下兰州广武县。

此时的广武县在李仪中的经营下风生水起,近万军民屯垦城外十万亩耕地,所有钱粮产出都收归州库,仅拨发军饷和百姓足食的粮食。

虽说这样做导致了广武军训练不足,战斗力下降,可广武县的军民却能自给自足了。

正因如此,李仪中才会不听凉州调遣。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别的原因。

“求援?”

广武县衙内,身穿常服的李仪中闻言看向禀告此事的热巴坚。

“对,城北十里外的哨骑将其发现的,这是他带来的求援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