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218章 扫盲运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8章 扫盲运动(2 / 3)

你感谢我,我感谢你,我们相互感谢。”

刘继隆握住王伙长的手,王伙长激动握着,而曹茂也开口道:

“节帅,我们该回狄道了。”

“好。”刘继隆应下,随后与王伙长寒暄几句,转身便离开了。

见刘继隆离开,几名矿工凑上来:“王头,您刚才和节帅握手了,什么感觉?”

他们目光激动中带着羡慕,王伙长则是后知后觉道:“忘记了,但节帅的手很软,比我家妇人的手还软。”

“您莫不是得了疯病?”

“对啊,节帅常年打仗,手都是拿兵器的,怎么可能手软!”

众人鄙夷看向他,王伙长急得辩解:“就是软!又软又暖和!”

“走吧走吧,王头估计是想家里的娘子了。”

众人倍觉无趣,只当是王伙长想女人了。

不管王伙长怎么辩解,他们都不相信,因为他们始终觉得,常年打仗的人就应该手硬手黑。

不多时,他们继续在矿洞内开始了爆破和挖矿的工作。

两日后,刘继隆他们也返回了狄道城内,而此时的夏收已经开始了。

城外的小麦正在被收割,所用的农业工具,基本都是刘继隆改良过的。

百姓们在田间朝刘继隆遥遥作揖,刘继隆也在马背上作揖回应。

曹茂和张昶及护卫刘继隆的五十余名精骑都感到骄傲,挺直了自己的胸膛。

“今年老百姓能吃口白面了。”

刘继隆望着沉甸甸的麦穗,感叹说道:“不容易啊……时间一晃就四年了。”

“三州的公田和私田,也基本成了熟地,粮食产出也将变得更多了。”

对于刘继隆所说的这些,曹茂也笑着颔首道:“今年的熟地加生地,应该能突破二百万亩了。”

“三年后的夏收和秋收,都护府正常收税都能收获四十万石粮,此后每年都能增长五六万石的税粮。”

“长此以往,陇右一定会比昔日吐蕃霍乱前还要强盛!”

“没错!”张昶附和出口,刘继隆脸上笑容也藏不住,但他也清楚生产力在这里摆着,人口数量和畜力限制了陇右。面对二人的乐观,刘继隆不得不浇冷水道:

“人口是我们的短板,陇右需要不断的引进人口,才能保持强盛。”

“朝廷不会坐看我们引入各道人口,肯定会想办法在我们收复鄯廓后对付我们,正如他们当下对付河西一样。”

他提到了河西,张昶闻言直接骂道:“狗脚朝廷,他们自己不出兵解救我们,我们自救结果还要被他们收拾!”

“这张河西和张使君怎么就不敢和朝廷干一仗呢!”

“干一仗让朝廷知道厉害就行了!”

张昶是真的生气,不止是他,曹茂也同样生气。

哪怕就是知道归义军下场的刘继隆在看到唐廷的这些操作时,也不由气血上涌,恨不得冲到长安,揪住那位大中天子的衣领是怎么想的。

当然,他更想揪张议潮、张淮深的领子询问两人清醒没有。

但凡他们别指望朝廷,把索勋和索氏解决,其它各个豪强也不会那么强势。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前车之鉴,刘继隆才会选择这一条路。

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哪怕唐廷前后给了他二十余万匹绢帛,但这也是他努力的结果。

但凡他要是和张议潮叔侄一样软弱,李忱也不会想着用绢帛来安抚自己。

事实证明,只有自己的拳头够硬,才能在不动手的情况下,换得来自“大唐的尊重”。

思绪间,他们走入了狄道城内,并在之后前往了都护府。

“节帅!”

都护府内,高进达与崔恕正在理政,刘继隆特意将他们二人召到了正堂。

“出兵鄯州的事情,各州准备如何了?”

他坐在主位询问,而左首位的高进达闻言作揖道:

“距离出兵鄯州还有些时间,眼下各州还在夏收,等夏收过后,距离较远的成州、武州、松州等镇兵马便会出发。”

“河州那边,马刺史已经准备好民夫和军粮了。”

“火药呢?”刘继隆询问。

对此,高进达也回应道:“陈济通说需要您的符节。”

“好!”刘继隆颔首,紧接着取出腰间的符节丢给曹茂:“告诉陈济通,从火药厂往河州运三千斤火药。”

“另外把注意事项告诉马成,这三千斤火药若是爆炸,起码要死几十上百人。”

“是!”曹茂应下,而刘继隆也沉思了起来。

根据崔恕提供的情报,鄯州的两座城池,无疑被拓跋怀光经营的十分坚固。

即便军中有黑火药,也并非就能轻松攻破。

刘继隆不是没想过制作火炮,只是他也不知道怎么制作火炮。

他试图用浇筑法来制作火炮,结果制作出来的火炮坑坑洼洼还十分沉重。

不仅如此,几次放炮过后,炮身也出现了裂痕,有炸膛的风险。

此外,他们手中黑火药的威力太小,射程太短,十斤炮弹只能打出二百步远,威力还不如配重投石机。

显然,他想要发展出成熟的火炮,就必须让火药的威力提升,并凭此提升射程才行。

只可惜他不懂火药,而工匠按照他所说的“一黄二硝三木炭”的配比,也无法调制出威力更大的黑火药。

这让刘继隆时常怀疑自己把配比记错了,因此他放开了对火药配比的权限,让陈济通带工匠小心实验。

只是实验火药归实验,量产的火药还是以他给出的配比进行量产的。

“我去矿区前问你们火药的产量能不能提高,现在有结果了吗?”

刘继隆询问崔恕,崔恕惭愧作揖道:“木炭还好说,可硫磺和硝石的开采量太少。”

“以陇右的情况,每年能稳定产出三万斤火药,但大部分都得用来开矿。”

“不能增加人手?”刘继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