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237章 故人西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7章 故人西来(3 / 3)

每名直白每年俸禄为十二石米,一匹绢,两匹布,还有十担柴和二十斤油、盐、酱、醋、茶等物资。

这还只是俸禄,除此之外还有五十亩职田。

单说职田的产出就足够在交税后养活七口人,如果加上俸禄就更别提了。

这种滋润的情况下,这群人还去盘剥百姓,刘继隆不杀他们何以泄愤。

军卒的待遇与直白差不多,而有品秩的官员和将领就更别说了。

俸禄和军饷、职田都按照《唐会典中内容发放,永业田则是按照陇右的规矩,按照开垦公田数量,平均分配给所有军民官吏。

那县衙之中六司的从九品官员来说,年俸五十二石,绢帛布匹及柴油盐酱醋茶等物都是直白的两倍,而职田则是二百亩。

以职田税收后的产出,加上都护府给出的俸禄来算,一名最低从九品官员的年收入,大概在一百二十贯左右。

直白和兵卒的收入,大概在四十贯,工匠的收入大概在三十贯,百姓收入大概在十五贯。

当然,这其中大头还是耕地产出,都护府发给的俸禄只占其中三成。

这就是府兵制的好处,兵卒和直白靠租地都能吃饱。

不过这种制度是不可持续的,毕竟耕地是有限的,而耕地的开垦是缓慢的。

这种制度,只适合国家上升期,一旦到了土地兼并的时候,这种制度就不适用了。

正因如此,刘继隆才会限制公田买卖,而公田禁止买卖这项制度,必然会得罪除底层以外的所有阶级。

日后是否要更改,这得等他入主中原,逐鹿天下的时候才能知道。

至少在陇右来说,这套制度暂时没有什么问题,陇右能开垦的耕地还有很多,只要吏治不腐败,陇右的上升期能有近百年。

“呼……”

刘继隆呼出一口气,目光看向窦斌:“兰州情况还不错,这都是你的功劳。”

“节帅哪里的话,我都是按照章程来做事,衙门给的够吃,干嘛要去抢百姓的吃。”

窦斌笑呵呵说着,笑容带着憨厚,眼睛却十分精明。

这很正常,憨厚是举止,精明是性格。

如果他不够精明,怎么能治理下面那些精明的官吏?

贪官要奸,清官比贪官还要奸,只有这样,清官才能制住贪官。

“如果他们都像你这样就好了……”

刘继隆五味杂陈,窦斌却没有附和,因为他要是附和并传了出去,那必然要得罪很多人。

刘继隆也没有指望他会回应自己,而是看向李商隐:“走吧,明天就回临州。”

“是!”李商隐作揖应下,然后跟着刘继隆向五泉县衙门走去。

“节帅!”

“那是节帅啊?”

“对啊,那就是节帅!每年的夏衣和冬衣,都是节帅发给我们的。”

“节帅长得真俊啊……”

“以前在河东,他们说相由心生,我看也就是节帅这种神仙人物才能如此慈悲照顾我们。”

“对对对……”

街道上,许多百姓朝着刘继隆作揖行礼,先后称呼他。

一些后迁入的百姓没见过刘继隆,因此错愕打量刘继隆,小声询问旁边人。

得到旁边人的肯定后,他们便开始评价刘继隆的外貌。

以貌取人,这种行为是两个陌生人见面后最直接的评价方式。

“外面冷,都早些扫雪回家吧,开荒等雪化了也不迟!”

“诶……”

刘继隆对四周聚集起来的百姓交代着,百姓们也乖乖的点头称是。

当然,他们的脚是不自觉跟着刘继隆走的,直到刘继隆走入五泉衙门内,他们才意犹未尽的回了家。

他们前脚离开,后脚便有轻骑疾驰进入城内,来到衙门后翻身下马,急匆匆往正堂跑去。

他抵达正堂时,刘继隆他们才刚刚坐下,等待稍后吃饭。

“窦刺史!”

轻骑气喘吁吁跑来,睫毛上沾满冰霜。

他在正堂外作揖行礼,深吸一口气后才汇报道:

“广武县来了消息,张河西要入京赴任,走的是兰州道!”

闻言,窦斌与李商隐下意识看向刘继隆,刘继隆也眯了眯眼睛……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