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三百十章 植物源农药的崛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十章 植物源农药的崛起(3 / 4)

分看好的。

这些人基本都受到了最近超级并购事件的影响。才过去一个月时间,杜邦和陶氏合并的进程很快,而先正达董事会也正式向外界传递了出售股权的意愿。

孟山都是最有希望的并购方。

国内时刻有人在刻意传递压力,让人感觉有一座大山压在身上。

“国内农化行业完了。”

“长期合同工被套牢了,只有生产原药的命。”

“一旦巨头们合并,核心技术、资金、人才全被其掌握了,代工企业拿什么翻身?”

各种悲观的言论充斥着网络、电视、商界等各个领域。

在这时,却猛然间传出了化工集团有意竞购先正达!

化工集团的老总任建新公开表示,“国内的农业生产技术太落后,先正达的核心技术正是国内所需要的,化工集团将不惜一切代价,克服重重阻碍竞购先正达!”

一时之间,关于华夏化工集团有意收购先正达的消息传得满天飞。

在社会上引起了众多反馈。

惠农网上有博主做了专门解读,蔚来微博上有关讨论铺天盖地。

有人反对。

有人赞成。

任建新一派频繁出现在公众视线当中,做着各种各样的解读。

国内农业如何的落后,农民如何的苦,国内农药产业有多低端,先正达有多重要……

在任建新不遗余力的呼喊下,一些不知情的人真以为有那么好,还主动给任建新戴高帽子,说他是“为国收购”。

然而,化工集团资产先天不足是硬伤,必须拉上中化。

中化的董事长刘德树鲜有露面,但知情人透露其对收购先正达没有兴趣,并表示对国内农企有足够的信心。

任建新一系虽然没有直接攻击刘德树,但冷嘲热讽是少不了的。

“农药企业1%的研发投入,是哪里来的信心?”

“国内蔬菜的种子半壁江山依然在外资手里,而先正达拥有蔬菜品种2500多个,每年新增蔬菜品种150~200个,信心可真足啊!”

“前一百强农药企业加起来,比不过先正达一个业务版块,有信心是好事,但自大可就有问题了。”

反对者也不是吃素的,围绕着资金困难、转基因安全、体制融合等等问题进行扯皮。

让吃瓜群众看得过瘾。

但这种态势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有关从业人员的信心。

尤其是研发型企业。

比如全王。

所以,在郭阳撒钱的关头,依然有部分有认购资格的人放弃了认购,甚至有人因此提出了离职。

郭阳也没惯着这些人。

送钱还怕送不出去,多出来的份额他也没留下,全部让下面人认购了。

六月末时,全王就完成了股权激励改革。

顿时,整个队伍就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

正是初夏时节,玉米、、水稻、油葵、果蔬等等农作物都在生长旺季,也正是农药销售高峰期。

全王的市场人员如疯了一般四处攻城略地。

德农农资的工作人员如见鬼了一般陪着这群疯子四处出击。

全王的生物农药在种植原料、加工产能规模提升后,成本也降了下来,主动降价。

一给德农等中间渠道商留出了更大的利润空间,二也向终端的农民让利。

至此,全王系农药制剂的竞争力再度大幅提升,在农田里频频拿下订单。

火热的销售情况很快形成了正反馈,员工的干劲更充足了。

虽然很多人是期股,但仍然像背负了上百万贷款一样,拿出了十二万分努力,各大区的销售频频创记录。

而其他生物农药制剂厂商就遭殃了。

无公害蔬菜、出口蔬菜、高端水果和茶叶等等,只要对品质有要求的基地,早就是全王攻关的目标。

如今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再度被巩固。

而随着速杀、青刈、新叶三大主打品牌的降价,玉米、水稻、等作物市场也频频取得突破。

苏省,一处村里的广场上。

杜邦植物保护华夏区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品牌宣传会。

由于杜邦和陶氏的合并,这场发布会不仅吸引了种植大户,还来了诸多的记者。

宣传会的主推杀虫剂品牌毫无疑问是康宽。

杜邦植物保护亚太区杀虫剂市场总监保罗·邓恩第一个进行了发言,他说

“仅仅上市两年时间,康宽去年在全球的销售额就突破了3亿美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目前,康宽正在加速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请记住它原来的名字氯虫苯甲酰胺。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杀虫剂!杜邦对他的预期是成为全球第一大杀虫剂!”

翻译复述了一遍后,有记者提问道

“请问保罗·邓恩先生,康宽在华夏市场的年销售额是多少?你们的预期是多少?”

保罗·邓恩说道“很遗憾,去年这个数字只有12亿元,我们的预期是要实现单品销售达到10亿元,但这还需要我们业务人员的努力。”

说完,保罗·邓恩眼神看了看台下的华夏区业务总监张勇,以及大田作物杀虫剂品牌经理姜勇博士。

后两者的神情却并没有那么乐观。

“12亿已经是一个很优异的数据。”那记者叹道

“华夏的农药公司都是卖原药,可没有销量这么高的农药制剂,也没有这么优秀的品牌,我想,康宽是铁定可以破10亿元的,甚至20亿。”

现场来了不少懂行的种植户,这记者这样一说,底下就闹哄哄的议论了起来。

负责给保罗·邓恩翻译的人在原地愣了一瞬后,才略微加工后给他说了下。

但还没等保罗·邓恩说什么,底下种植户的议论更甚,同样站在台下的记者犹不自知。

“我说错了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