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三百五十二章 镜嘉线;协议初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二章 镜嘉线;协议初定(3 / 4)

路勘探的经验。”

能在这地方修建一条铁路,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搞点绿化,似乎也不足为奇。

走走看看,一直晃悠到了下午五点五十左右,三人才来到了火车站。

牛虎林买了两张票,给了郭阳和罗修一人一张。

“你不用买票吗?”

“酒钢给嘉禾生态在这边的工作人员办了职工卡,坐车、吃饭都免费。”

“酒钢也还行。”

7530次列车可能是国内速度最慢的列车,但比开车也要快得多。

铁路自镜铁山一路盘旋而出,静谧的雪峰,壮美的峡谷,雄奇的大山,令人目接不暇。

可曾记得电影《天下无贼》中,有一段惊险刺激的在疾驰的火车顶上追逐、打斗的场面

列车穿行在荒无人烟的峡谷间,四周山势如刀劈斧砍,依傍高峰,下临深渊,景色雄奇而唯美。

这里就是嘉镜线!

所过之处,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原,一年四季都是一派土黄色的萧瑟景象,即便是夏天也难觅草木。

但……

随着海拔下降,群山峡谷,逐渐泛绿,绿色的痕迹越来越深。

讨赖河岸边的红麻,也在变高的温度刺激下,开出了粉红花朵。

牛虎林也一直盯着窗外,似乎也很讶然于这种变化。

在他印象中,荒凉才是嘉镜线的底色,只有夏季时才会有点点星星的绿,但现在这绿已遮掩了大部分荒凉。

尤其是在列车刚跃过祁连山边缘的狼尾山时,山峰由陡峭变得稍显平缓,无垠的碧绿覆盖了山腰。

他看到老板已讶然的合不拢嘴。

车厢里,除了旅客,还有买票上车的游人。

酒钢的职工即使在这两三年里,习惯了这种变化,但仍然看着外面的山峦。

至于旅途中的游人,则拿着照相机、手机不停地拍拍拍,偶尔也传出哇哇哇的交流声。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列车进入广袤无垠的戈壁。

四周都是平坦的戈壁,三三两两的柽柳、鸭爪爪和蒿草生长在荒凉的戈壁上。

“山里都长满了草,这一片草怎么就稀稀拉拉了的呢?”

“可能这里水汽进不来吧。”

“不可能吧,刚才那山后的草地水汽应该也进不来吧。”

“有没有可能是冰雪融水?”

一男一女两名坐在前列的游客发出了疑问,随后又有更多的游客加入了进来。

片刻后,又有游人问了问穿着蓝色工作服的酒钢职工。

其中一年中年男子说道“这得怪嘉禾集团,山里撒了种子,酒泉和嘉峪关之间的戈壁上更是种上了红麻和沙棘,就是这块戈壁一直没动静。”

“哈哈哈,就是,就是,都怪嘉禾,做事情只做一半。”

“去你的,王大雷,别瞎编排。”一名妇女喝道“这话要是被嘉禾听了去,影响可不好。”

“嗨,没事,都混熟了。”

那名男游客讶然道“难道刚才山里的草木是人为种植的?”

“算是吧。”

“也搞了两三年了。”

“但也厉害啊,以前可没人愿意花钱做这个,北大河河水今年都涨了不少。”

“我感觉这片戈壁的草也比以前绿了。”

“这来旅游的小伙子说对了一条,这两年山里的来水确实增多了,再加上无人机播种,所以以往很多荒凉的地方都长出了草。”

酒钢的职工们七嘴八舌的一人一句,就将事情说了个明明白白。

坐在后面的郭阳等人只是安静的听着,没人出声。

“还真是厉害。”那女游客又问“和打造戈壁绿洲花海的是同一个公司吧。”

“是的呢。”

“现在正是花期,你们来得也正合适。”

“今年来玩的游客有点多啊!”

“青甘大环线懂不,现在有批人喜欢自驾游。”

在聊天声中,列车驶过了刀劈斧削的讨赖河一号桥,抵达了嘉峪关火车站。

郭阳三人乘坐等在这里的车队,驶回住处。

戈壁上的红麻和沙棘长得更加旺盛,红麻花海铺满戈壁,大地一片生机。

前来看花海落日的车辆、游客三五成群,沿途的讨赖河水也清澈透底,生态治理已结出了硕果。

分别时,牛虎林感慨道“持之以恒的做下去,也许真有可能看到西北变绿的那一天。”

“一定会有的。”

“今天又上高原了,芜菁沙棘几乎人手一份,沿途遇到的很多游客除了带红景天,也带了芜菁沙棘饮料。”

郭阳在洗漱完后,就看到林可青发了消息过来,便说了下今天的行程,并着重提了芜菁沙棘。

“嘻嘻,有用就好。”

睡前聊会儿天,成了郭阳的日常。

次日,在公司处理了一上午事务,午饭后,郭阳便飞往百色。

晚上又和方晓章、宁小婧等人沟通了下策略,从丁壹等人那里又了解了基地和工厂的情况。

隔日的下午,郭阳就在百色机场见到了中化的团队。

刘德树打头,来了近十个人。

“郭总,久等了,你不用亲自来的。”

“哈哈,刘总远道而来,怎么也得来迎接一下。”

寒暄了一阵,郭阳也知道了中化这次的来人。

除了刘德树和其秘书庄尘,其余几人分别是副总韦宜安和周景,石油销售公司的总经理华康,泉州石化公司的总经理周小六,其余还有几名工作人员。

从位于田阳的百色机场出来,一行人又浩浩荡荡的赶往位于百色田东的生物柴油提炼厂。

途中,郭阳和刘德树商量后,特意绕道走了一段山路。

沿途三年生的麻风树已经有两三米高,树上挂满了麻风果。

众人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等到田东后,先用了午餐,才坐进了会议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