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的粮食、水果、油棕也略有起色,金沙萨附近的政局也比较稳定,赤道省姆班达卡市的油棕也种了下去。
郭阳点头,耕地非粮化其实很早就有了,只是目前一直不严,但嘉禾也不会去碰。
方晓章顿时眼前一亮。
这证明嘉禾和中化的合作,是真正的双赢。
方晓章用铅笔指了指圈出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域。
郭阳将其称之为野蛮生长。
方晓章等人倾向于先完成优势地区的扩张和推广,也即干热河谷地区,而不是高寒的青藏地区。
矿产和能源虽然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但也给当地的生态和环境留下了严重伤害。
因为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也凸显了出来。
这玩意未来会越来越便宜,对西南能源林的发展倒是一桩好事。
郭阳让祁子文拿来地图,在桌子上铺开,同时电脑上也打开了卫星地图。
郭阳沉吟“市场现在不是问题,扩张的速度要提起来。”
至今,在巴塘都还生长着近百岁的苹果树。
只是以往不仅很难种活,除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大多数也很少。
以往他们这些偏僻地区,除了矿产和能源,其它基本是无人问津。
“哈哈,万一呢。”
向天山说“大部分人将信将疑,但实际去做的人也不少,尤其是嘉禾内部离职创业的员工,就是不太好买苗。”
这里也是典型的干热河谷,荒山荒坡不少,但同时农业也搞得不错。
方晓章有些唏虚,“中化已经稳住了2400吨的生物柴油供应量。”
麻风树繁殖速度快,南方气候水热条件也更好,所以一直能跟上供应,但也出现了侵权行为。
等这些人赚了钱,再扩张,西北现有的水资源再怎么平衡也完全不够用。
即使政府出资,交给村合作社经营,但技术和管理又都跟不上,最后又只能转包给外来的公司。
但川藏地区也不能拖,无论是苗圃、示范基地,还是工厂,皆是如此。
河谷地区的蔬菜制种和种植、河谷坡面的果树。
方晓章看了眼郭阳,沉吟道“现下其实不宜太快往高寒地区发展,藏省昌都、青省玉树、川省甘孜条件太差了些。”
苹果是如此,文冠果也会是如此。
尤其是从海外回来的余洪海、余小川、杨国成三人。
想要缩小工程的难度,这里也是必须收回的,并且还要能安稳的掌控。
然而,作为最早引进苹果的地区之一,川藏高原的苹果产业始终没有起色。
文冠果苗也是目前最急缺的。
首先就是种苗质量,嘉禾有一套的种子、营养土、组培、嫁接体系,也有生物技术克服‘千一果’返祖。
方晓章也很庆幸当时老板足够果断,给了中化一个足够低的成本价,这才打开了终端市场。
今天你一百万,明天我就搞两百万亩,到后天可能就是一千万亩。
哪里有金矿,那里就一定会有淘金者去。
在发展初期,几乎是把所有物资都送到农民的家门口,并且承诺果子包销,才能勉强推动面积增长。
“五亩换大奔还没到爆发高峰期,再过两年,很多项目就能见真招了。”
“妙啊!”
也是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
这点大部分人都还是拎得清的,并且还希望能发展得更快。
对于云南水果的潜力,郭阳从未怀疑过,比如方晓章圈定的楚雄元谋。
像苹果这种又要拉枝,又要刻芽的矮化密植模式在川藏很难推广。
如果一个行业,没有了资本家的关注,永远只能是一个低层次的存在,农业更是如此。
但新入场的资本还没有见到效益,真正的高峰期可能还要等三年。
大概率要掉进坑里。
石化企业大部分都在能源林上栽过,所以很谨慎。
文冠果的种子都可以用于育苗,金螺也一样。
反而是国粮等食用油企业,在文冠果基地的建设上推进很快。
“一年多时间,已经出了60多期,平均一周多出一期,后面很可能资源紧张,现在培育的越多越好。”
要不也在川藏打造一个苹果示范案例,就在318边上?
接下来的一两天,他陆续和众多许久不见的高管交谈。
所以,对于在川藏等地区发展文冠果能源林,郭阳也对方晓章强调,务必重视。
这也管不了。
这样的区域嘉禾如今也不过开发了一千万亩而已,其中文冠果净种植面积也仅有600万亩。
有没有人看致富经挣钱他不知道,但有人看五亩换大奔挣了钱这是事实。
把在川藏发展瑞阳苹果基地的事,交给了向天山后,郭阳也进行了一番自省。
一个良性循环已经形成。
郭阳和方晓章聊了许久。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郭阳不以为意,“总要有些一地鸡毛来警醒世人。”
向天山语气里带着郁闷,“现在网友都吐槽,五亩换大奔是个噱头,至今就没有过五亩换大奔的例子。”
这里的老百姓更喜欢相对粗放不需要精细化管理的作物。
现下也没人体会直面缺水的困境。
这种在川藏地区普遍存在。
“好得很,原本华康把平均每天的量提到2400吨,还有些疑虑,但现在一看,这人还真有些本事。”
虽然也有其余企业到这两个地区投资,但这10余个地市州政府基本都会更向着嘉禾。
不管有没有种地经验的,如今都在大规模涌入能源林行业。
2400吨生物柴油换算成b20柴油,也有12万吨,已经大幅超出了中化过往的销量。
示范案例必须打造出来。
所以,要论发展能源林动力最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