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了点头。
“为官员涨俸禄,同时改法。”
“涨俸,我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增加底俸,就是在如今的俸禄上增加,而这便是固定的底俸。”
“而且,从今往后起,大明必须承担底层官吏的俸禄。”
“第二,我将其称为绩效,也就是地方官员该办的政务,定立期限,分别登记造册,并且按月进行检查。”
“按政务完成度进行绩效的发放。”
“第三,我将其称为奖金,也就是说官员在地方干的越好,奖金越高。”
“说白了,就是按照政绩打分,统一于年终发放奖金。”
“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官员的俸禄,更是可以激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考核官员的能力。”
“当然,既然是这样也无法杜绝贪官污吏,因为人心难测,欲望这种东西,谁又能说得明白?”
“就像是您,为了天下百姓不假,但说白了,您更想让大明的天下千秋万代,不是么?”
说话间,朱棡又是瞥向朱元璋。
“嗯。”
朱元璋轻轻点头,并未反驳。
事实本就如此,又何必反驳?
毕竟哪个皇帝不想让自己的王朝,千秋万代?
所以贪官永远不会消失,但却可以避免更多的贪官,这就已经是幸事。
“可那些为了生活,而不得不贪的官员,就会因此悬崖勒马。”
“那我大明就会多出很多清官,毕竟没有一个人生来读书就是为了贪赃枉法。”
“他们也有理想,也有抱负,也想青史留名。”
朱棡的脸上也是露出一抹笑容道。
“嗯,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不待朱元璋开口,朱标便是率先赞叹的点了点头道。
“那改法?”
老朱则是迟疑了一下,方才看向朱棡开口道。
“爹,您觉得严苛立法的目的,是什么?”
对于朱元璋的问题,朱棡沉思了片刻,便是开口道。
“希望他们可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
朱元璋想都没想道。
“那有作用么?”
朱棡继续问道。
“有肯定是有,但作用不大。”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三分犹豫,方才开口道。
“这么说吧,自古以来,立法的确是为了让人们奉公守法,让官员清正廉洁。”
朱棡摇了摇头道:“但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那伱觉得立法是为了什么?”
朱标转头问道。
“立法的目的,并不是在于实施,而是在于震慑。”
朱棡抬起眼眸,轻声道。
此言一出,朱元璋与朱标齐齐一震!
“杀人不过头点地,但却可以激起疯狂,让他们更加的肆无忌惮。”
“但若是能有一线生机,谁愿意错过?”
“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而心中升起求生的欲望,他们对于死亡的恐惧,会无限放大。”
“所以从此以后起,大明彻查贪污受贿之官员。”
“小贪,知错者小惩即可,但无论贪墨多少,都永不录用。”
“大贪、死罪,且三代不得出将入仕。”
“当然,大贪,三族内隐瞒不报且为受益者,轻则流放,重则斩首。”
“至于巨贪,诛九族。”
“但也不是没有一线生机,不想被灭族也可以,就从九族下手,举报免死。”
“直系子举报父,免儿子以下的直系亲属同流合污罪,最高上限可无罪释放,但抄没其家产。”
“旁系举报者直接可免上下各一代的罪,但要没收非法所得,如果旁系想要更多亲属免罪,可以联名举报。”
“因为我们要明白,大贪与小贪皆是死罪,绝不可取。”
“所以,我们也只能通过上限去决定下限。”
“毕竟您想想,如果有个贪官,他的九族之中有人知道了这个贪官的贪污受贿之事。”
“但是具体贪了多少,他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想这个贪官究竟贪了多少啊,构不构成诛连九族?”
“那究竟是举报,还是不举报?”
“可就算那个亲属想包庇的话,他也会想到,哎,就算我包庇的话,别的亲戚会不会举报这个贪官,然后他还受到连带的罪行,那他就不会包庇,而是会直接举报,毫不犹豫。”
“因为.”
朱棡幽幽的声音响起。
“人性。”
朱元璋接过话茬道。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朱标也是有些复杂的感慨道。
若能活,谁能愿意为他人陪葬?
而且这可是贪污受贿,不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所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唾骂,而非歌颂!
“老三,重修大明律,需要多久?”
朱元璋又是若有所思的问道。
“重修不是目的,完善才是目的。”
“而若只是重修,时间不会太长。”
“但若是完善,可能需要一个很漫长的时间。”
朱棡想了想,便是开口道。
重修,意在重新修纂律法,这不是什么难事。
但完善,便需要很多精通律法的人才,才能逐一完善不足之处。
可现在的大明,哪有这么多精通律法的人才?
还不是得培养?
总不可能让朱棡一个人来吧?
那朱棡可能就是历史上的朱标,英年早逝。
“饭,就是要一口一口的吃,才香。”
“我们不着急,大明也不着急,那就慢慢来。”
朱标拍了拍朱棡的肩膀笑道。
“这样吧,涨俸与循任制的国策,交由老大解决。”
“重修大明律的国策,便是交由老三解决。”
“你们兄弟分工合作,力争洪武年,便将这三大国策,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