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119.第118章 八百里加急军情,吐蕃袭击乌思藏贡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9.第118章 八百里加急军情,吐蕃袭击乌思藏贡使!(2 / 3)

明,在朱元璋的眼里根本一文不值。

但是他们这群兄弟,总得让自家兄弟体面一点,至少这份抉择,还是要交给朱樉来办。

“嗯。”

这一回,他们兄弟俩的意见倒是一致,毕竟不为别的,也得为朱樉考虑考虑。

“但是对外的宣称还是要有的。”

“传旨。”

“从今日起,上十二卫,还有大都督府下辖在京诸卫,统由晋王节制。”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

“以震慑不臣,也为秦王开路。”

话罢,朱标的眼中闪过一抹深邃。

这相当于什么?

这相当于将在京所有的禁卫,全部交由晋王朱棡统帅。

也就是将自身性命全权托付给了晋王朱棡。

同时,也是在给老二朱樉立起一个强大的靠山。让他不用顾忌,可便宜行事。

毕竟以朱棡的果决狠辣,这些文臣武将,还真得好好思索思索,这份弹劾,还该不该弹劾?

“如此一来,我就相当于掌控了京师全局,你就不怕我有二心?”

朱棡倒是微微抬起头,看向朱标道。

“若你想,我可以让给你,又何必造反?”

朱标不在意的笑了笑道。

两兄弟之间的坦诚,日月可鉴其心。

“好。”

闻言,朱棡的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和煦的笑容,方才点了点头。

“只是这一道旨意一出,朝廷必然会掀起一番震动。而我这御书房,可就不会太安稳了。”

朱标又是坐回到龙椅上,方才有些无奈道。

朝中的御史,还有那些以清流著称的文官,还是存在的。

特别是亲王掌权,还是在京诸卫,那他们绝对会持反对意见。

而且还是秦王大兴牢狱之时,这道旨意,更是会惹人想入非非。

“我倒不是怕这群臣子们有什么别的想法,我只是怕老爷子会多想。”

朱棡也是双手环胸,微微沉思道。

虽说是父子情深,后世也有所猜测,但这是王朝,掌控亿万生杀大权的王朝。

岂能仅凭猜测就可以下定论?

“你的意思是老爷子觉得我想上位了。”

朱标的嘴角勾起一抹耐人寻味的笑容道。

“不排除。”

“毕竟你想想,先是没有缘由,老二大肆抓捕官员,抄家灭门。”

“而且已经过了三个月,不仅你没有什么动作,老爷子也没有什么动作。”

“甚至是连缘由都没有,再加上今日我截至在京诸卫,这就已经相当于把控了京师的命门。”

“你猜这些臣子们会怎么想?”

“太子着急上位?”

“秦晋两王追随?”

“明面上已经架空了老爷子?”

“别忘了,现在的国可是由你监的,老爷子已经很久没露面了。”

“更何况,就算是老爷子不这么想,但事实胜于雄辩,只怕是这场问话,等这份圣旨传出,你跟我就得去坤宁宫一趟了。”

朱棡慵懒的靠在椅子上,方才出声道。

而且这般推测并不无道理。

太子、晋王、秦王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

朝中虽然有晋王党传出,但经历过这么多事情,诸多朝臣也明白,这所谓的晋王党,恐怕也是太子党。

至于秦王,更不用多说什么,向来以太子和晋王马首是瞻。

那近几个月来,秦王大肆抓捕官员,会不会是太子在排除异己?

会不会是不想做太子,而是想改朝称制,登基称帝?

“如果我想要当皇帝,老爷子会退位让贤的。”

“只是大明开国才九年,老爷子又春秋鼎盛,我自然没有这个想法。”

“所以老爷子能明白,而且我跟你打赌,老爷子绝对不会叫我们去坤宁宫。”

“因为没有人比老爷子更了解我们,了解我们兄弟。”

朱标将桌子上的奏章合上,便是轻声一笑道。

朱标的太子之位,是历朝历代以来,最稳的。

而且也是权力最大的太子,几乎拥有与朱元璋分庭抗礼的权力。

所以朱标根本不担心,朱元璋会不会多想?

“你是老大,你话多,我听你的。”

朱棡没有反驳朱标,也是点了点头道。

“不管这场风暴,会引出多少臣子,我们都不能乱了分寸。”

“就让老二任性一次吧,谁让我这个做哥哥的,一直都挺亏欠他的。”

朱标转头看向窗外,眼中又是闪过一抹忆色道。

“启禀太子殿下,晋王殿下,八百里加急军情,请殿下过目。”

便是此时,一阵嘈杂声响起,为首的将士刚一踏进御书房的院子,便是高声喊道。

“八百里加急军情?”

朱棡与朱标对视一眼,便是纷纷起身,朝门外走去。

“太子殿下,乌思藏贡使朝贡我大明,途中遭遇吐蕃袭击,贡品丢失,使团全部被杀。”

朱棡与朱标刚一踏出房门,传信的信使,便是纷纷跪倒在地,叩首道。

话音落下,四周瞬间升起一股寒意。

使得原本就有一些冷冽的空气,愈发的冰冷起来。

“传旨,召韩国公李善长、鄂国公常遇春,魏国公徐达、卫国公邓愈、曹国公李文忠,中书省右丞相胡惟庸入朝议政。”

朱标有些冰冷的声音响起,随手接过信使手中的信封,便是直接回了御书房。

“洪武十年,吐蕃残部抢劫乌思藏贡使,同年四月,邓愈任征西将军,和副将军沐英前去征讨吐蕃反抗势力。”

“时间虽然提前了许多,但此时距离洪武十年,也不过三个月,倒也还不算太过于偏离。”

不同于朱标,朱棡的眼中却是闪过一抹思索。

这场战役,大明几乎是以压倒性的胜利,大败了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